■湖北武汉 李笙清 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二十四孝故事,分别讲述了二十四个孝养老人的动人故事,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反映儒家孝义文化最通俗易懂的读本。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历代以来,二十四孝的孝文化被大肆弘扬,深入民心,艺术家们以之为素材进行了大量创作,瓷器、玉器、书画以及杂件上几乎比比皆是。本文介绍的“郭巨埋儿”画像砖(见图),就是其中一件极具特色的作品,通过人物生动传神的塑造,刻画了郭巨为孝养老人而舍弃孩子的一份无奈,以及挖地见金的孝义回报。 “郭巨埋儿”画像砖,烧造于南北朝时期,为长方体,长37.8厘米,宽19厘米,厚6.4厘米。正面砖面四周刻忍冬纹边框,框内主题纹饰为浅浮雕,雕刻的是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的场面,以山石、树木和草丛为衬托背景,树木自然弯曲,枝繁叶茂,草丛葱笼葳蕤,生机盎然。人物位于中部位置,右边的郭巨手持铁锹使劲挖土,弯腰舒臂,抬腿压锹,动感十足。郭妻怀抱孩子立于左边,天真无邪的孩子望着母亲嬉笑自若,毫不知道即将来临的厄运,郭妻目视孩子,一股依依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慈爱之情跃然砖上。挖土之处,铁锹所至,一只釜露出地面。 郭巨,晋代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不贪财产,将全部家产分做两份,分给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为乡人所称道。后来,郭巨家道中落,儿子出生后,生活更加陷入贫困。郭母极疼爱孙子,经常将儿子供奉的饭菜分给孙子吃,自己常常饿肚子,这让奉母至孝的郭巨心疼不已,担心长期这样下去,母亲的身体会因缺食而越来越差。于是他跟妻子商量,认为儿子可以再有,母亲如果因之死去则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以节省些粮食好好供养母亲。夫妻二人商定后,瞒着母亲来到郊外,打算挖坑埋掉已经三岁的儿子。没想到他们的孝心感动天地,郭巨挖坑三尺,忽见一釜,里面装满黄金,并有“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等文字。挖地见金及文字,郭巨感恩天地,遂抱儿携金归家,孝敬母亲,养育儿子。郭巨埋儿的图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这个感人的故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后来经过口耳相传,被列入二十四孝,东晋干宝《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明嘉靖时期《彰德府志》等书刊中均有记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