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无论在目标、程序、科学判断还是医学道德上,“塔斯克基研究”都引起很多争议,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盘尼西林成为梅毒特效药之后,该研究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受到更多质疑和抨击。“罗氏实验计划”的结论确认,在偏远地区进行大规模梅毒治疗是可行的,(95)克拉克在研拟“塔斯克基研究”时,确实也依循了“罗氏实验计划”的精神,检验与治疗并行。但是,当汪达理贺接手继续执行“塔斯克基研究”后,这些参与研究计划的黑人梅毒病患变成了实验品,注定了悲剧性的结果。 本文根据“罗氏实验计划”、《哈瑞斯备忘录》、黑人社会的需求和黑人医护人员的考虑,证明黑人在“塔斯克基研究”初期之所以积极参与,是有所期盼的。他们认为,如果要得到专业的医疗照顾,只有参与和合作一途。梅肯县黑人梅毒病患和医护人员将这一期盼错误地寄托在“塔斯克基研究”之上,也造成参与该研究的黑人无止境的痛楚。 20世纪40年代初期,“塔斯克基研究”已经呈现停滞的状况,参与人数并没有很大变动,该计划也成为公共卫生署派遣资浅医生实习的场所。研究进行期间,不仅主管单位公共卫生署的人事异动频繁,实际参与医疗检查作业的黑人或白人医护人员更是年年变动。因此,对“塔斯克基研究”所作的学术探讨,也较少关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时段。不过,受妇女研究的影响,作为唯一全程参与“塔斯克基研究”的黑人女性公卫护士,芮佛丝成为史家视为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1958年4月,芮佛丝因为在梅肯县25年性病防治工作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奖。在“塔斯克基研究”这一有严重争议的种族医疗个案中,一个黑人女性公卫护士到底扮演何种角色,特别是她如何满足同胞医疗照顾的需求,并在种族、性别歧异、职场伦理等问题上求得平衡,应该受到史家更多的注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