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考古学是舶来品。19世纪末,欧洲考古学日渐兴盛,其考古学家随着坚船利炮踏遍世界各地。我国甘肃敦煌“藏经洞”1900年被发现,背后就有着不无辛酸屈辱的大背景。这个洞的揭开面纱,被认为是催生中国考古学的前兆。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本土考古学横空出世,接连干了两件漂亮事儿:一是发掘殷墟,出土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展现出中国商代的灿烂文明。另一件是在周口店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使“北京人”文化遗存得到广泛确认。 这些发现,为当时积贫积弱且面临侵略威胁的国人注入了强烈民族自豪感。而这些,都是“考古学家”这个人群为大伙带来的高兴事。许宏告诉我,新生的考古学很快成为一门显学,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这里。之后随着新中国建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考古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根底越来越扎实、门槛越来越高的专业学科。 与此同时,显学边缘化了。一个鲜明的例证是,在著名的知识性网站“知乎”上,关于“考古”的条目几乎都与“盗墓”相关,“考古人去挖掘人家古人的坟墓真的好吗”“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等等。在年轻一代中,很少再有人将考古与民族自尊心挂钩。他们看着网络文学长大,对考古的想象局限在古墓葬的狭小空间里。 这当然也是正常现象。“红学”争论曾经盛极一时,如今同样回归了冷静。这些回归都是对科学理性的正常复归,“学者的归学者,大众的归大众”。不过许宏透露,他们考古队员每次去田野,不论二里头还是别的什么遗址,仍然很受老乡欢迎。“毕竟,考古队员出现在哪儿,说明哪儿的历史很长”。 祖辈历史悠久,始终被视为一种荣光。这份朴素的执着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让我由衷欣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