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以来,公共住房政策成为美国联邦福利住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此间该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形成和演变,加深对美国联邦制、国家干预模式和福利政策走向等问题的认识。国内史学界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在一系列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政策始于一战时期 对美国公共住房政策起点的新界定,是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取得的一项进展。美国学界对该政策起点的界定长期存在分歧,主流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标志着公共住房建设的开始。仅有少数学者注意到,新政以前,联邦政府在住房领域并非一味“自由放任”,一战时期曾尝试公共住房建设。19世纪以来,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逐渐积聚,一战时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公共住房始于新政这一观点,忽视了一战时期联邦干预城市住房的行动,割裂了公共住房政策与上述事实之间的联系,容易让人误以为1929年大危机催生了美国最早的公共住房政策。 我国学界长期缺乏对该问题的探讨,梁茂信在《美国联邦政府城市政策的形成》(《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6期)一文中首次提出,一战时期住房供求矛盾曾促使美国国会授权联邦政府为劳工建设住房,揭开联邦干预住房市场的序幕。李莉、王旭《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演变与启示》(《东南学术》2007年第5期)持类似看法。李莉《一战时期美国联邦政府的劳工住房计划探析》(《世界历史》2014年第3期)认为,一战时期联邦政府劳工住房计划应被视为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起点。 自建国以来,美国在城市住房领域基本上听凭私人开发、市场调节。19世纪后半期,单纯的市场调节已无法应对各类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当时,由于受到地方自治传统的制约,联邦政府仍未直接干预该问题。一战时期,美国各地纷纷爆发劳工住房危机。1918年春至1919年末,联邦政府才不得不通过“应急舰队公司”与“美国住房公司”,投资兴建1.6万多套公共住房,提供给少数低收入家庭。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毕竟迈出了联邦政府干预住房市场、建设公共住房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