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从教谕文献看古代埃及伦理教育的传统内容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史海波/郭丹彤

【英文标题】The Emphases on Ethic Education Seen from Teaching Texts in Ancient Egypt
    【作者简介】史海波,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长春 130012);郭丹彤,东北师范大学 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长春 130024)
    【内容提要】 教谕文献是阐释作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的“玛阿特”(正义)观念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其中所涉及的传统伦理教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关于言行的教导、关于身心的教导以及关于品性的教导。贯穿这几方面教导的共同原则都是以自控、约束和沉默为特征的,古代埃及人的这种内敛的性格在教谕文献中体现得特别明显。通过对教谕文献中的伦理教育侧重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为深刻而精确地了解古代埃及人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价值取向。
    The teaching text(sb3yt), mainly existing from the Old Kingdom to the Roman Peri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ture that elucidates the Maat ideal, which is the core of ancient egyptian ethics. We can see that ancient egyptian has an obvious character of modesty. Through the analyse of these important content in ethic education, we can comprehend ancient egyptian ethic rules and society tropism more accurate.
    【关 键 词】教谕/玛阿特/言行/身心/品性Teaching/Maat/words and deeds/body and heart/character

    “教谕”(sb3yt)是古代埃及众多文献种类中的一种,因为它具有教导性、启发性和实用性①,所以从古王国到罗马统治时期都有教谕文献传世。而我们所论及的古代埃及的伦理教导问题之所以可以放在这个时间跨度当中,主要原因在于整个古代埃及文明在历史中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传统性②。就教谕文献而言,古老的教谕作品一直被后世传抄,说明埃及人一直承认教谕的合理性,有些教谕作品甚至成为学校里的范文。教谕文献不但在形式上得到了继承、延续和扩展,教谕的主旨、内容、结构甚至表述都保持了很大的一致性。本文所要揭示的正是各个时期的教谕文献中都具有的“传统”的伦理内容,而不涉及一些细微的伦理观念的变化。
        教谕作品也是确切地解释古代埃及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玛阿特”(正义)具体内容的一种文献[1],当然,在古代埃及几乎所有的文体都或多或少地和“玛阿特”概念相联系并涉及一些伦理问题,但是关于伦理教导的文献还是以这种“教谕”(sb3yt)为首要。
        一、关于言行的教导
        占据教谕文献大部分篇幅的是关于言行的教导,整体来讲,教谕文献中关于言行的教导都可以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言行主体,文献中被教导者以第二人称“你”出现,而且经常假设了受教导者的身份以及具体的言行场所或环境;(2)言行的对象;(3)言行所涉及的具体事宜;(4)应该选择的正确言行;(5)应该避免的错误言行;(6)原因或理由(包括后果)。这样,在教谕文献中已经强调了一个人对他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按照亲朋、等级(经济地位的差别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职业、性别、辈分、年龄甚至国别等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许多类别。
        文献中所教导的正确言行明显具有“自控”的特征,这种关于控制言行的教导涉及诸多层面的事务,下面是普塔霍特普教谕中的三段文字,是关于处理争端问题的,这也是在处理争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建议:
        “如果你和一个比你强而有力的人发生争端,折起你的手臂,弯下你的腰背,如果你的心蔑视他,他就不会赞同你,不要说任何邪恶的语言,当他行动的时候不要反对他,他将被称为浑浑噩噩的人,而你的自我控制胜过他的一堆话。”
        “如果你和一个与你相当的人发生了争端,当他对你邪恶地说话时,你应该用沉默使你的价值胜过他,法官会大加赞誉,在地方官员的评价中,你的声誉会很好。”
        “如果你和一个不能和你相提并论的人发生争端,不要因为他的弱势而攻击他,让他独处,他会驳斥自己,不要质疑他以宽慰你的心,不要对你的对手发泄你自己,伤害一个可怜的人会招致痛苦,你应该做你心中的事:通过长官的惩罚来打击他。”[2]63-64
        这三段文字说得很明确,在发生争端的时候,不论对方是比你强的、和你一样的还是比你弱,你都要冷静、自控或沉默。这种做法并不代表简单的谦卑和忍让,是因为这种行为具有效力并带来回报。《阿尼的教谕》也说:“在争吵的时候不要讲话,沉默是很好的对策。”[3]137 《阿美尼莫普的教谕》第三章里把处理争端的方法描述得更夸张些:“不要和冲动的人发生争执,不要用言语刺激他。在敌人面前止步,在进攻者面前鞠躬,在说话之前,去睡一觉。”[3]150
        这种自控的言行特征不但表现在发生争端的时候,在宗教仪式、官场礼节、日常琐事等等方面,而且在对待长官、对待下属、对待亲朋的时候,都要约束自己的言行。由于文献中假定了你的身份,并设定了各种言行的具体环境、场所或背景,所以关于约束言行的教导几乎涉及了所有古代埃及人的交往行为,当然这种交往不一定完全具有伦理意义,有一些教导的内容具有很明显的实用性,比如一些社交礼仪方面的教导即使如此,《杜阿谢提的教谕》中提到:“如果你和大人物一起走路,和他保持距离,站在最后一排!”[3]280 又如《对凯格姆尼的教谕》中告诫不要贪食:“和你的同伴坐在一起时,避开你喜欢的食物;控制你的欲望(只需)很短的时间,贪食是卑鄙的,受谴责的。”[2]59-60 与此类似的主题也出现在《阿尼的教谕》中:“不要酗酒,以免自己说出邪恶的话语,而你却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3]137
        而文献中更多的教导涉及“你”和他人的关系问题,所以不可避免地涉及伦理层面的事务,教导的内容不是纯粹实用性的,教谕文献中时常会有一些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总结,这种总结超乎了实用和技术的范畴,下面例证出自《阿尼的教谕》:“谨记吧,我给你的这些有用的忠告,让你在心里沉思;照这些去做,你就会幸福,就会远离所有的邪恶。当心欺诈的罪行,屏除不实的话语,压制自身的恶意。爱争吵的人翌日也不会停下休息。远离有敌意的人,不要让他成为你的同事;对正直真实的人要友善,他的行为你已亲眼所见。如果你的正直与他相称,那你们的友谊就会保持长久。”[3]138
        另外,文献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总结,涉及了具有伦理含义的“玛阿特”(正义)概念,“玛阿特”的品质就是秩序与和谐,因为它是创世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宇宙秩序,这种例证较多,此处试举《普塔霍特普的教谕》和《阿美尼莫普的教谕》中的两例:“让‘正义’强大,你的孩子就会生存下去”[2]64;“不要在法庭上冤枉一个人,而把正义的人放置一边。不要因为一个人衣着华丽就赞同他,也不要一个人衣衫褴褛而同情他。不要接受强者的礼物,也不要为他去侵夺弱者。‘正义’是神的伟大礼物,他把它给予他想要给的人。”[3]158
        二、关于身心的教导
        身体是需要控制的,这是正确言行的基础,一个人的言行选择和他的身心修养有关,这在教谕文献中体现得很明显。文献中普遍强调了与语言有关的“舌”和“嘴”,以及与思想有关的“心灵”和“腹部”的重要性。
        舌头的作用有时仅仅局限于语言形式。《阿尼的教谕》中说:“一个男孩不一定遵从教诲,尽管书本都在他的舌头上。”[3]144 舌头当然也能产生效力,《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中说:“如果你精于语言,你就会胜利,舌头就是国王的强壮手臂,言语比任何武器都强大,有技巧的人不会被征服。”[4]218 而教谕文献似乎更强调舌头的破坏性及其防治,《阿尼的教谕》中提出:“不要向陌生人展开你的心扉,他会用你说过的话攻击你。从你嘴里说出的有害的话,被他重复,你制造了敌人。一个人可能被他的舌头毁掉,你要警惕,就会做得很好。”[3]140 用“心”控制舌头是很重要的,《普塔霍特普的教谕》中说:“他的心和舌头相称,当他讲话的时候,他的嘴唇是正直的”[2]64;《阿美尼莫普的教谕》中也告诫道:“不要把你的心和舌分离”[3]154;“稳定你的心,坚固你的心,不要驾御自己的舌头”[3]158。
        “嘴”作为身体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也是语言表述的工具,这种证据在文献中极多,毋庸一一列举,而且和“舌头”一样,嘴需要控制。《普塔霍特普的教谕》中说:“隐藏你的心,控制你的嘴”[2]75;《某人对其儿子的教谕》提到控制嘴的好处:“控制自己的嘴的人兴旺发达。”[5]§ⅩⅧ.6
        腹部既是一种和饮食有关的生理器官,也是某种情感、知识和思想的发源地,这方面的功能和“心”有类似的地方。腹部的这两方面功能都需要控制,因为它可能产生贪婪、错误和邪恶。在《对凯格姆尼的教谕》中表达出对贪食的鄙视:“在饭时过后腹部依然贪婪的人是可耻的。”[2]60 腹部可能本身就隐藏着某种错误的想法,或者说它可以代指错误的品性,普塔霍特普告诫道:“如果你与人们相处,通过诚信而赢得支持!值得信赖的人不会泄露自己腹中的话,他将成为领导自己的人和一个拥有财富的人。你的名声是好的,你没有遭到中伤,你的身体光泽健康,你被邻人所推崇,一个人赞颂你却不让你知道。而他的心遵从了他的腹部的人,以蔑视代替自己的爱心,他将心力交悴,身体枯瘦;伟大的心是神赐予的,服从自己腹部的人属于敌人”[2]67;《阿美尼莫普的教谕》:“你的腹中产生了可恶之事。不要虚假的和一个人说话,神会憎恶此事。”[3]154 但腹部产生的想法也可能是正确的,但不论怎样腹部都是需要控制的,《阿尼的教谕》中提出:“一个人的肚腹比粮仓还宽,那里装满了各种答案。选择一个好的并说出来,而坏的被封闭在你的腹中”[3]140;《杜阿谢提的教谕》中认为控制腹部可以保护自身:“不说秘密的事情!隐藏自己腹部的人为自己建造了防护的盾牌,不讲卤莽的话,你就会能够和傲慢的人随意的相处。”[4]280 《阿美尼莫普的教谕》也倾向于让人有一定城府,其中说到:“不要向每一个人都倒空你的腹部,那会毁了大家对你的尊敬。不要向其他人传播你的话语,不要和暴露内心的人接触。一个把话留在腹中的人要胜于讲话造成危害的人。”[3]159
        心是各种感觉、感情的发源地,包括:高兴、满意、幸福、痛苦、恐惧、焦虑和憎恨等等,心还是某种“理性”的所在地,它的作用有理解、记忆、思考和计划等等。而通常来说,“心灵”本身就可以代指善良的品性,文献中提到过数次“跟随心灵”的问题,《普塔霍特普的教谕》中说:“在你生存的时间里,跟随着你的心,不要做超越需求的事!不要缩减跟随心灵的时间,浪费它的时间就是冒犯灵魂(卡)!不要在日常事物上浪费时间,除了每天的家庭事物之外;当财富到来的时候,跟随你的心!如果一个人闷闷不乐,财富是没有益处的”[2]66;《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中提及:“你可以以你的力量休息,睡眠,通过我已经为你所做的事情而跟随你的心,在你边境上不会有敌人。”[4]280 “跟随心灵”就是遵守本性,或道德上的约束[4]267,《普塔霍特普的教谕》对“心”进行了定性:“一个的人的心就是他的‘生命——兴盛——健康’!”[2]74
        但是心灵同样面临着迷失的危险,《阿尼的教谕》中,父亲质问儿子:“你那颗愚蠢的心呀,你希望我们教导还是让你遭到腐蚀?”[3]145 《阿美尼莫普的教谕》中提出:人的心灵是神的礼物,警惕不要忽视它[3]160。总之,心灵也需要不断地控制和强化,《阿姆那克赫特的教谕》中也警示道:“使你的心成为一个坚固的堤坝。”[6]32
        三、关于品性的教导
        具体的言行基本上从属于某一类别,即人类的某种“品性”,言行的选择受到一个人的身心状态所左右,也与其品性有关。教导者在陈述细枝末节的言行规范时,他们也经常把这种言行定性,比如“贪食是卑鄙的,受到谴责的”。这里所指出的“品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因素,可以涉及本性、品质和性格等。
        教谕文献里宣扬要坚持“正义”(玛阿特)的品性,《普塔霍特普的教谕》中说:“一个人的儿子的品质对他来说是有利的,善良的品性就是一座丰碑”[2]73;“在主人面前,品性要正直”[2]75。《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提到:“善良的本性就是一个人的天堂”[4]218;《阿尼的教谕》:“好的品质不会受到责怪,邪恶的品性才受到谴责。”[3]139 品性有好坏之分,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为明显的例证出现在《阿尼的教谕》里,这篇教谕的结尾部分里,父亲和儿子在是否应该接受教导的问题上展开了争议,作为教导者的父亲列举出很多例证来说明接受教导的合理性:“在牛栏里被杀死的公牛,他忘记和抛弃了战场。他征服了他的本性,牢记他学到的东西,然后变得和养肥的公牛一样。凶狠的狮子收敛它的暴躁,就会变得和胆小的毛驴类似。马儿被戴上马具,它顺从地走到了门外。狗儿听从话语,跟在主人的后面。猴子扛着木棒,尽管它的母亲没有那么做。”[3]144
        品性在教谕文献中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有实际的表现,例如《普塔霍特普的教谕》中提到:“如果你耕种,土地里(作物)生长,神会让你富足,不要向你的邻人夸耀,人们非常尊重沉默的人,有品质的人就是有财富的人。”[2]73 教谕文献中表示正确品性可以包括“慷慨”、“仁慈”、“耐心”和“善良”等等,但它们在教谕文献中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文献中更多地表示出和“玛阿特”相和谐的一种品性是“沉默”。
        从性质上讲,沉默是优秀的,《某人对其儿子的教谕》把沉默和优秀的心灵联系起来:“要公正,沉默,恭敬!让你的心灵优秀!”[5]§1.5-6 《效忠教谕》中说到:“邪恶的人摧毁自己土地,城镇只会为受到爱戴的人而建立。忍耐是一个人的丰碑。安静是卓越的……”[4]241 沉默具有实际的价值和作用,《对凯格姆尼的教谕》中提出:“受尊敬的人是成功的,谦逊的人受到赞誉,帐篷为沉默的人敞开,平静的人的座位是宽敞的,不要喋喋不休!”[2]59 《某人对其儿子的教谕》中说:“如果你沉默,你会达到目标。”[5]§ⅩⅤ.6阿美尼莫普的教谕教导说:“但神庙里的所有沉默的人,他们说:‘拉神的祝福是伟大的。’保持安静,你就找到了生命,你的生命会在世上成功”[3]151;《对凯格姆尼的教谕》里认为沉默既能让你免遭反对,也能应付意外情况:“让你的名字广为传播,但你的嘴却是沉默的,当你被召唤的时候,不要在你的同龄人中显示力量,以免你遭到反对,当神要进行惩罚的时候,一个人不知道什么会事发生以及神要做什么。”[2]60 《普塔霍特普的教谕》中有时把沉默当成一种“无知”状态下的处世哲学:“如果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坐在他的主人的议事会上,专诸于优秀事情,你的沉默胜过饶舌,当你理解的时候再讲话,有技巧的人才应该在议事会上说话”[2]70;《阿尼的教谕》里也把沉默当成对付争吵和打斗的好对策,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在打斗者中间要让你的心保持冷静。局外人永远和法庭无缘,一无所知的人不会被束以镣铐。”[3]142
        沉默和玛阿特一样,具有长久的效率,最形象的说明还是出自《阿美尼莫普的教谕》第四章中:“至于神庙里那个激动的人,他就像一棵长在[屋里]的树;它[幼苗]的生长只维持片刻,在[柴房]里,它的末日来到。它漂离它的居所很远,燃烧的火焰成了它的裹尸布。真正沉默的人,显示了优越,他就像长在草地上的树。它枝叶繁茂,果实双倍,它立在主人面前,它的果实甘美,它的阴凉喜人,它在花园中结束(生命)。”[3]150-151
        在教谕文献中,“激动”、“激怒”或者“愤怒”等是一类被反复强调要避免的错误品性,凡是与沉默对立的性格都可能被并入此列。《对凯格姆尼的教谕》:“不要因为肉食而和贪食的人一起发怒”[2]60;《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冲动的人是市民中的煽动者”[4]217;《杜阿谢提的教谕》:“如果你出现的地方发生冲突,不要靠近那些争吵的人”[4]280;《阿美尼莫普的教谕》:“不要对不冷静的人友善,不要激怒有敌意的人。”[3]155 戒除“激动”在《阿美尼莫普的教谕》中得到了格外的强调,除了上引第四章内容外,第九章里也对这种“激动”状态作了细致的刻画:“恼怒的人的言语是迅速的,胜过水[上]的风。他用他的舌头毁坏,而又修建,当他制造有害的语言的时候。他给出了招致打击的答复,因为它的影响是有害的。他拖曳着重负,就像是全世界的货物,但他所装载的是‘错误’。他是运送花言巧语的船主,来来往往总是带着口角。当他在屋里吃喝的时候,他的报应在外面传开了,他因罪行而被控告的那一天,对于他的孩子来讲这是不幸的事情。但愿克努姆能来到他面前,这个制造冲动的人的陶匠,那就可以控制那颗[有缺陷]的心。他就像农家庭院前的一只幼狼,他让一只眼睛反对另一只,他引起兄弟们之间的纠纷,像云一样在每股风之间奔跑,他暗淡了太阳的光芒。他像云一样跑在每一阵风的前面,他像小鳄鱼一样摇动着尾巴,[他拉长了身体以准备战斗]。他的嘴唇是甜的,他的舌头却是苦涩的,他的肚子里燃烧着烈火。不要和这种人来往,以免灾祸会把你带走。”[3]153-154 很明显,这也是一种招致麻烦和失败的品性,一个人在不能审慎和平静的状态下,可能会犯任何错误。阿美尼莫普在第十章里又告诫:“不要强迫自己去取悦愤怒的人,因为那样会伤害到自己的心灵。”[3]154
        另外,文献中经常提及的错误品性还有傲慢、虚假、贪婪等几种。在各种错误的品性中,不论从性质的严重程度还是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来讲,“贪婪”都是可以和“激动”的品性相并列的,在《普塔霍特普德的教谕》中,它被定为玛阿特的对立面:“如果你想让你的行为完美,就要从所有的恶行中脱身,勿要犯贪婪(之罪恶),那是病入膏肓之症,无药可医。它离间父母,甚至最亲密的兄弟!它使夫妻离异;它是所有罪恶的集合,是一堆可恨的东西。一个正确运用‘正义’的人将会永存,一个按照自己的职责而行为的人留下这样的遗产:自私的人没有坟墓。”[2]68-69 《阿美尼莫普的教谕》中也谈到:“贪心者的船陷〈在〉泥浆里,然而真正沉默者的船乘风而行。”[3]153 所以这种贪婪者又和沉默的人对立,这种性质严重的贪婪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个人不能审慎而犯下任何错误,包括“激怒”。
        关于身心、品性以及具体行为的教导很明显地具有内敛的特征,古代埃及人在再伦理道德方面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人类社会的和谐来源于宇宙的和谐状态,自控、“沉默”正是和宇宙的秩序“玛阿特”相和谐的表现。社会秩序是神圣的宇宙秩序的组成部分,玛阿特就是在创世之初业已创立的宇宙秩序,也是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它的特性就是“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言行要和“玛阿特”相一致,就是在遵循宇宙的神圣秩序,具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意义,这一点在《普塔霍特普的教谕》中已经总结得最好:“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控制着很多事物,去寻求每一种善行,你的行为将无可指责。‘玛阿特’是伟大的,效力永存,自从奥西里斯时代起就没受到过侵扰。逾越规则的人将受到惩罚,然而贪婪的人忽视这点;卑鄙的行为可以攫取财富,但邪恶从来没有让它的行为登陆靠岸,‘正义’最终永存,人们会说:‘它是我父辈的财产’。”[2]64
        沉默受到玛阿特的认可,许多官员都称自己是“真正沉默的人”同时也是“正直”的人,例如,拉美西斯时代的一位阿蒙神的高级祭司在自传中写道:我是一个为主人服役的仆人,一个沉默(grw)、正直和真实(m3‘t)的人,一个喜欢玛阿特(m3‘t),憎恨邪恶的人[7]。沉默并不完全代表谦卑,而是一种智慧,一个人只有在沉寂和平静中才能进入一种“理性”状态,“沉默”是具有效力的,它能引导人达到和“自从奥西里斯时代就没有受过侵扰并且效力永存的”的玛阿特相和谐的状态,那也是埃及人对宇宙秩序和诸神威力的切实感悟,而富有激情的进取心可能会破坏他与“秩序”的和谐性,从而导致失败。
        [收稿日期]2008-09-20
        注释:
        ① 本文所使用的“教谕”一词指代古代埃及的“sb3yt”这种文体,不同于大多数中文论著中的和“智慧文学”相等同的“教谕文学”。这种命名原因可参阅史海波:《古代埃及教谕文学的名实问题》,《古代文明》2007年第3期。
        ② 关于古代埃及人的历史意识及其与“玛阿特”观念的联系可参阅史海波:《试论古代埃及人的历史意识》,《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第64-69页。
     
    【参考文献】
        [1] I Shaw, P Nicholson. British Museum Dictionary of Ancient Egypt [M]. London: British Museum, 1996:94.
        [2] L Miriam. Ancient Egyptian Literature: A Book of Reading[M]. vol. 1.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3] L Miriam. Ancient Egyptian Literature: A Book of Reading [M]. vol. 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4] R B Parkinson. The Tale of Sinuhe and Other Ancient Egyptian Poems 1940-1640 BC[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5] Wolfgang Helck. Die Lehre des Djedefhor und die Lehre eines Vaters an seinen Sohn[J]. Wiesbaden: Otoo Harrassowitz, 1984.
        [6] M Lichtheim. Moral Values in Ancient Egyp, Orbis Biblicus et Orientanlis (OBO) 155 [M]. Fribourg, Switzerland: University Press; G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 1997.
        [7] M Lichtheim. Didactic Literature[A]. A. Loprieno. Ancient Egyptian Literature: History and Form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60.^NU1DA20091028
     

转自《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长春)2008年6期第90~94页

责任编辑:刘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