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北约组织对苏联能源设备禁运政策的缘起与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世界历史》 崔丕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推动北约组织对苏联禁运能源设备的过程中,美国最初要求日本和西欧国家限制向苏联出口油轮,其后转向推动北约组织建立关于苏联石油问题的特别研究机构,提议对苏联禁运能源设备,与北约成员国以及日本进行外交交涉。北约组织对苏联禁运能源设备,开创了美国利用国际防务机制推行对苏经济遏制战略的先例,也是冷战时期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史上的特例。此后,美国重新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推进对苏经济遏制战略。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汲取了北约组织对苏联禁运能源设备政策的教训,超越了北约组织对苏联禁运能源设备政策的框架。
    关 键 词:冷战史/北约组织/苏联/能源设备/禁运/巴黎统筹委员会
    标题注释: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美日返还琉球群岛和大东群岛施政权谈判与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ASS006)的中期研究成果,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1&ZD133)的资助。
      在东西方冷战时期,西方国家曾经两度对苏联禁运能源技术设备。第一次是1962年11月21日至1966年北约组织对苏联禁运大口径输油钢管和相关输油管线设备。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对苏联禁运能源技术。其中,在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史上,北约组织对苏联实施大口径输油钢管和相关输油管线设备的禁运,乃是空前绝后的重大事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始终重视有关北约组织对苏联能源设备禁运政策的研究。①当然,受有关国家历史档案解密进程的限制,在这一领域还有诸多问题有待继续探索。譬如,美国政府究竟从何时起开始关注西欧国家、日本与苏联的能源贸易的?本文依据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解密的档案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东西方能源贸易的兴起与美国政府的最初对策
    1948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禁止向苏联和东欧各国出口战略物资,因此拉开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遏制战略的序幕。1949年年末至1952年8月,巴黎统筹委员会和中国委员会相继建立,这标志着美国经济遏制战略扩大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共同行动。在一般意义上,美国追求的基本目标是阻遏苏联集团战争潜力的增长、加剧苏联集团内部政治经济关系的紧张化,但是,“对共产党中国的贸易管制,不仅要阻碍其战争潜力的增长,而且还要阻碍其工业化;对欧洲苏联集团的贸易管制,则只是要阻碍其在欧洲战争潜力的增长”②。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经济遏制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首先,为了分化社会主义国家,决定局部缓和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管制,继续维持现行对中国和朝鲜的管制水平。其次,将技术转让更加明确地纳入东西方贸易管制的范畴,重新确定美国东西方贸易管制的对象是,“对苏联集团有直接军事意义的物资、先进的合成技术、在促进苏联集团军事工业进步方面只有美国能够供给的物资、从美国获得以后能使苏联集团在军事生产上使用类似资源的物品”。1954年和1958年,巴黎统筹委员会相继两次调整国际管制清单,将对西方军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物资增补进来,而将那些美国和西欧国家认为在军事方面再没有发展前途的物资,或者是苏联已经具备同等研制能力的物资删除出去,其中包括对18英寸以下口径钢管、航速18节以下油轮、90,000磅以下民用飞机解除出口管制。1960年,巴黎统筹委员会通过了“行政例外程序”,其中规定,巴黎统筹委员会各成员国有权自行确定“例外程序”出口的物品种类,无须事前获得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批准,事后向巴黎统筹委员会申报备案。③巴黎统筹委员会管制政策和管制清单的调整,为西欧国家与苏联贸易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在这一时期,苏联赫鲁晓夫政府开始积极寻求扩大东西方贸易关系,以便为苏联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获得技术和资金,其重要手段就是用苏联的能源换取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苏联石油出口总量的74%。1960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苏联石油出口总量的75%。1963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苏联石油出口总量的89%。④1958年,苏联政府宣布,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出口的石油只降价6%。1962年,苏联政府再次调整石油产品出口价格。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55.7%,向东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只降价8.3%。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苏联对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各国的石油出口价格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⑤石油出口收入成为苏联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1960年,苏联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收入为26320万美元,占苏联外汇收入的31.5%。⑥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积极争取引进西方国家制造的40英寸口径的输油钢管,铺设从乌拉尔油田至东欧及黑海、波罗的海港口的输油管线(即“友谊线”)。这条输油管线建成以后,苏联的石油出口能力将增加到每天86.2万桶,比苏联当时使用24英寸口径钢管的输油管线节省39%的运费,比铁路运输节省72%的运费。石油出口价格将进一步下降。按照苏联政府的规划,共计需要210万吨40英寸钢管,其中,170万吨用于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然而,直到1965年,苏联自己只能生产85万吨40英寸钢管,至少需要进口70万吨以上。⑦联邦德国是向苏联出口大口径输油钢管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美国方面的调查,1958年至1962年10月,联邦德国向苏联出口的大口径钢管就占苏联进口总量的80%。1958年为3,200吨,1959年为150,500吨,1960年为179,500吨,1961年为207,500吨,1962年为255,400吨。1962年10月5日,联邦德国与苏联签署补充协定,另外提供163,000吨40英寸钢管,总价值为2,800万美元。⑧根据日本外务省的调查,1959年和1960年,联邦德国向苏联出口的大口径钢管数量分别为199,000吨和235,000吨,大于美国国务院的调查数字。⑨
    意大利不仅是向苏联出口大口径输油钢管的主要国家之一,也是进口苏联石油最多的国家。1958年,意大利进口苏联原油只有24,000桶/天,占意大利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7.8%。1960年,增加到70,000桶/天,占意大利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16.5%。根据意大利与苏联签署的1960-1965年贸易协定,贸易额将达到1亿美元。其中,意大利向苏联出口的主要产品是50,000吨合成橡胶,价值27,000,000美元;240,000吨40英寸输油钢管,价值50,000,000美元;油泵及其他输油管线设备,价值19,000,000美元;柴油机,价值4,000,000美元;共计1亿美元。苏联向意大利出口的主要产品是11,000,000吨原油,价值80,000,000美元;低硫燃油15,000,000吨,价值21,000,000美元;共计101,000,000美元。⑩
    在北约组织成员国以外,日本与苏联的贸易发展了起来。1958年,日本首次进口苏联石油13,000吨,1959年进口97,000吨。(11)1960年3月2日,日本与苏联签署为期三年的贸易协定,到1961年上半年,日本进口的苏联石油已经达到1,238,643吨。(12)与此同时,日本向苏联出口石油运输船舶。1960-1962年,石川岛播磨造船株式会社、三菱造船株式会社、饭野重工株式会社共计向苏联出口6艘35,000吨级油轮、1艘39,200吨级油轮、1艘40,000吨级油轮,总价值为51,514,000美元(不包括保险费和分期付款利息)。日本政府认为,“油轮是日本对苏出口贸易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只要不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对苏贸易管制政策,日本政府就将鼓励日本制造厂商接受苏联的订货”(13)。
    西欧国家和日本与苏联的能源贸易,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早在1959年6月10日,美国政府商务部提出的研究报告就认为,在世界能够制造24英寸以上钢管的国家中,美国的生产能力就占世界总产量的77%,瑞典、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的生产能力仅占世界总产量的23%。但是,西欧国家的钢管产量仍然能够满足苏联铺设“友谊线”的需求。如果西欧国家对苏联禁运输油钢管,“即使是少量禁运,仍然能够阻碍苏联现行七年计划中的输油管线如期完成”(14)。1959年6月20日,应艾森豪威尔总统之命,美国中央情报局提出了关于苏联石油生产、消费和出口情况的报告。该报告认为,1965年,苏联石油产量将达到23,500万吨,其中4,800万吨用于出口,出口到欧洲的石油将达到2000万吨。(15)1960年4月,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加德士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多次请求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派遣代表赴日交涉日本进口苏联石油问题。(16)1960年5月24日和6月22日,美国驻日大使馆官员两次与日本通产省官员会谈,请求日本政府确认苏联是否以低于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向日本出口石油。(17)相对说来,美国政府关注西欧国家依赖中东能源问题,在时间上要晚于对西欧、日本与苏联能源贸易的关注。(18)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在关注西欧国家、日本与苏联能源贸易问题时虽然也重视其经济意义,但是更加强调其战略意义和军事意义。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苏联驻守在欧洲的军事力量依靠老化陈旧的铁路网线,友谊线输油管网系统的建成,将实质性改善苏联向其在欧洲驻军供应石油的能力,使铁路系统用于其他目的。苏联输油管线的完成将其石油出口能力提高75%。苏联的输油管线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因此,北约组织不仅需要更加完备的通信系统,而且还需要建设军用输油管网系统。苏联现在铺设的输油管线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1963年,苏联输油钢管需求量中至少有50%依赖西方国家的供应。(19)1961年7月16日,中央情报局在关于《西方国家对中苏集团经济制裁的影响评价》这一报告中指出,在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年计划期间,“完成输油管线计划以及所需要的大口径输油钢管,已经成为苏联钢铁工业的沉重负担。至少在1963年,也可能到1965年,苏联集团无法完成生产大口径输油钢管计划。如果不推迟输油管线建设计划,苏联集团只能依赖从北约国家进口”。“如果北约禁止向苏联集团出口某些种类的化工设备,就将阻碍苏联集团化工设备的生产。”(20)
    最初,美国政府的对策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的。其一,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1960年6月3日,美国驻日大使获悉苏联拟从日本进口250,000吨21英寸至28英寸输油钢管(价值6,000万美元),用于铺设伊尔库茨克—纳霍特卡输油管线。(21)6月16日,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日大使颁布指令,要求美国驻日大使向日方指出,“去年,美国政府曾经拒绝颁发出口11,000吨28英寸-30英寸输油钢管的许可证,”“美国法律禁止向苏联集团国家提供180天以上的私人信贷”。(22)1960年6月21日,美国驻日大使小麦克阿瑟致信日本外务大臣小坂善太郎,警告日本政府在进口苏联廉价石油时不要损害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23)1960年11月,美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为了破坏自由世界各国的石油工业以及石油市场,最近苏联正企图发动经济攻势”,因此,“美国政府希望与北约各成员国以及日本协商。当前,希望日本政府限制缔结对苏出口油轮的新约”。日本政府立即对北约各成员国的态度进行调查,得知丹麦、荷兰、挪威等国无不消极对待美国政府的提议后,决定抵制美国政府的要求。1960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答复美国政府:“1、日本政府希望了解美国政府所说的苏联石油出口对自由世界各国构成威胁这一事实的具体根据;2、日本政府认为应当在巴黎统筹委员会讨论美国政府提出的问题;3、关于现行日苏贸易协定规定的4艘油轮出口问题,日本政府只能履行协定义务;关于现行协定没有明确规定的油轮出口问题,只要没有依据,要想得到订货情况日益恶化的我国造船业的协调,是极端困难的;4、日本政府希望了解其他西欧国家对美国政府提议的态度”。(24)其二,与法国磋商对策。1960年10月27日,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狄龙与法国石油公司代表进行会谈。法国方面提议“包括美国各大石油公司在内,西方各大石油公司采取共同行动抵制苏联石油的出口”。美国方面并不满足于西方各大石油公司采取共同抵制行动,强调“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有关各国政府采取联合行动”。(25)
    就当时的情形而论,所谓“有关各国政府采取联合行动”,不外乎存在着两种可能。一是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这一多边国际管制机制。如果要求巴黎统筹委员会强化对大口径输油钢管和油轮的出口管制,就意味着彻底否定巴黎统筹委员会确定的“行政例外程序”出口原则。按照巴黎统筹委员会“全体一致”的决策原则,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注定是要落空的。二是利用北约组织。这种选择之所以可取,不仅是因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章程第二条赋予其干预经济问题的职能,按照该条规定,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之一是“消除成员国之间在国际经济政策方面的矛盾,支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重要的是美国在北约成员国的防务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二者当中,美国政府实际选择了后者。(2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