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应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实证性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作为一种规范性见解的马克思正义观念的关系呢?这无疑是一个在我国学术界尚未引起人们重视,因而也从未可做过认真探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几点初步的看法。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不涉及马克思的正义观念,马克思的正义观念也不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前边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从人的物质生产这一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对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的考察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而马克思的正义观念只体现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谴责和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批评,因此,前者的内容与后者无关,后者的内容与前者也无关。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源自马克思的正义观念,马克思的正义观念也不是源自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不是从他的正义观念出发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点从马克思以及恩格斯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的论述就看得很清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性的特征还使它不可能成为马克思正义观念的来源,因为它只能对资本主义剥削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做出事实性描述或判断。例如,它可以表明资本主义剥削体现为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无偿占有,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体现为按照每个人提供的劳动分配生活资料。进而言之,它还可以表明资本主义剥削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必然性,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因为生产力还没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这些事实性的描述或判断显然既推导不出资本主义剥削是不正义的,也推导不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不正义的。 那马克思的正义观念源自哪里?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看,马克思与剥削相关的正义观念是源自当时英国的社会主义者。对此,恩格斯曾有这样的说明:“李嘉图理论的上述应用,——认为全部社会产品,即工人的产品属于唯一的、真正的生产者,即工人——直接引导到共产主义。但是,马克思在上述的地方也指出,这种应用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因为这只不过是把道德运用于经济学而已。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规律,产品的绝大部分不是属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如果我们说:这是不公平的,不应该这样,那末这句话同经济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不过是说,这些经济事实同我们的道德感有矛盾。所以马克思从来不把他的共产主义要求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的、我们眼见一天甚于一天的崩溃上;他只说了剩余价值由无酬劳动构成这个简单的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09页)这里说的“认为全部社会产品,即工人的产品属于唯一的、真正的生产者,即工人”,指的是当时英国社会主义者的主张;“我们”,指的是马克思和他本人;“产品的绝大部分不是属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指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我们”说资本主义剥削“是不公平的,不应该这样”,是基于“认为全部社会产品,即工人的产品属于唯一的、真正的生产者,即工人”这样的道德意识,这种说法在经济学上是错误的,因为这只不过是把道德运用于经济学;马克思从来不把他的共产主义要求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而是建立由经济学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的、一天甚于一天的崩溃上,所以,“马克思只说了剩余价值由无酬劳动构成这个简单的事实”。从这段话可以推断,马克思涉及剥削的正义观念,是源自当时英国的社会主义者。而马克思涉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弊病的正义观念,则是源自当时德国手工业者的共产主义。他在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霍尔施坦的格奥尔格·库尔曼博士”时指出:“但是,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则应当——因为这个原理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马克思这里讲的“按能力计报酬”与他后来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按劳分配当然不是一回事,但他在这里对前者的批评却与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后者的批评有内在联系,因而可以看作后者的来源。当然,马克思正义观念的来源可能不仅是上面讲的两种,但无论还有什么其他来源,它们都不可能是历史唯物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