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萧军与北京文物二三事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 侯海洋 参加讨论

    2017年是著名作家萧军诞辰110周年。他曾在建国初期(1952年7月-1954年8月)在北京短暂从事过文物保护、调查和考古挖掘工作。萧军参与的文物调查与考古工作,既比不上像定陵考古那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工程,在数量上也和科班出身的考古工作者无法相埒。但萧军从事文物工作的时间点十分重要,因为当时尚未开展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和首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他所留下的文物调查资料,其中涉及的一些文物,后来可能被毁,或者已经流散至别处。笔者根据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以及萧军本人所写日记,寻绎当时萧军从事文物工作的一些宝贵的历史片段,尝试勾勒出一个作为文博人的萧军形象。
    “恋上”古玩
    1951年春天,萧军搬进位于鼓楼西大街的鸦儿胡同6号,取名为“蜗蜗居”。在萧军的生命长河中,短暂投身于文物工作不是偶然的,是建国初期他内心兴趣使然,也是他居所周边的社会环境促成的。当时,在德胜门和安定门的晓市有古玩旧货市场,而他所居住的鸦儿胡同6号,步行到晓市用不了多长时间。用萧军自己的话说,他住在鸦儿胡同每月可以省掉四十万元。
    他在1951年9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我近来对一些小古董、书画之类甚感兴趣,颇自陶情,亦一好事”。1951年10月,萧军发现自己“几乎疯狂地爱着一些小艺术品及字帖画类”。比如,萧军买了《美人抱琴图》《却扇图》等书画后,不忘题上几句闲诗。如《题美人却扇图》:“芭蕉绿了樱桃红,闲向空庭却扇行。不见还巢双燕子,小开罗裾怨春风”。据萧军夫人王德芬在《我和萧军五十年》书中回忆说:“萧军虽然囊中羞涩,省吃俭用,每天都去逛‘晓市’,选购真品。他不忍心看着那些文物被遗落,收集到不少名家的篆刻、书画、古砚等。”“晚饭时心情很郁塞,主要是看了卖古玩的张××开给我的账单,有些东西太贵了些,觉得不愉快,但此辈小贩殊不易,此后少买些便是,不必计较”。此后直到他进入北京市政府文物处之前,基本很少购买这种大花销的物件了。可惜在“文革”开始后,萧家被抄七次,即便是落实政策以后,萧军当年收集的很多东西都未退回。
    参加洪承畴墓发掘与工作感念
    1952年夏,萧军给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写信,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请求给安排工作。不久,萧军便如愿以偿,自1952年7月11日,他开始到北京市政府文物处参加首都文物工作,时年45岁。在七百多日的文物工作中,萧军认真地将自己对文物调查的意见写入私人日记中。从1952年9月10日到17日,也就是萧军从事文物工作仅仅两个月之际,他参与了对北京西直门外车道沟洪承畴墓进行的发掘工作。
    洪承畴墓是家族墓地,除洪承畴本人外,还葬有其妻李氏、长子洪畏轩等人。发掘工作每天七时开工,下午三时至五时收工,一共发掘了一号至五号墓地。萧军详细记录了探坑的相关数据,出土器物大多都被盗扰,死者骨殖凌乱,但墓志志石还比较完整。作为刚刚踏入考古门槛的工作者,萧军与工人打成一片,他给工人开会,教育他们科学发掘的目的不是为了“金银财宝”,而是为了“文化资料”,是个很“接地气”的文物研究员。
    这次考古经历对萧军的劳动观念转变影响很大。譬如,萧军看到一个自称北村营造建筑工会主席的人“乱指挥”、“耍骨头”,便严厉批评了他。他在日记中颂扬一位老工人表现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而相形之下逐渐发现一些知识分子显得虚骄而卑俗。萧军在日记中诚恳地总结挖掘洪承畴墓的感悟,他说:“当别人在工作时不要乱提意见,首先应当尊重当事工作者的意见,不要发号施令,做技术上的干涉。工人有劳动的智慧,英勇、坚强,这是最美好的品质。”
    参与首都地上文物调查与保护
    短短两年内,萧军调查了德胜门外七条村清代乾隆年间费赫斋尔纪功碑、北药王庙小学内佛像、弓弦胡同延禧寺废庙内遗物、孔庙鉴定陡匾、宣外白纸坊千佛寺鉴定佛像事、在南新华街小学鉴定和保护汉画像石刻等分散在西城、东城、宣武等地的地上文物。
    萧军对待自己文物工作的态度是诚恳的。他在1953年12月,由吴晗主持召开的“关于首都古文物建筑处理问题座谈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社会、新政府、新人民要消灭的是封建制度,封建社会所遗留的建筑物不应完全消灭,因为这些古物从物质资料和劳动力来讲,如果毁掉这些古物,就等于毁掉了人们的劳动和智慧。要对它们加以批判和选择,使其服从新城市的规划,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接着,他又以地安门和东、西四牌楼为例,主张文物首先要考虑其历史和艺术价值,然后再考虑其位置是否妨碍城市规划。
    关于西四、西交民巷等处牌楼的去留,虽然拆除决议在会议上获得通过,但是萧军是多少有些违心的。萧军认为,影响行车速度和发生事故的理由、证据不充分。后来北京部分旧有牌楼的复建,也说明萧军对古建牌楼与城市交通的关系的判断是正确的。
    萧军在建国前,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对于坐班的文物研究工作,他的考勤并不理想。在1952年度考勤考绩和工作总结中,他给自己做出的鉴定是:“对业务外行,难免粗疏,耐心不足,对工作勉力而为,有点是按期完成工作,凡下论断必有依据。”无论是从萧军个人总结还是从领导评语来看,萧军都是踏实肯干,务实、追求效率,反对浮夸、走形式的人。萧军的个人总结和大家的意见中,一致地认为他存在“个人英雄主义”。
    在建国后一次文代会上,萧军发言时曾幽默地说:“我叫萧军,是个出土文物”。这样诙谐而倔强的开场白,不仅显示了他文学上刚劲不阿的风骨,也含有几分嗜古成癖的情节,因为不仅在文学创作上,而且在仅仅两年的文物工作生涯中他都保持着一股子朴拙的精神。萧军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