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世界史 > 访谈 >

访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于文杰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 newdu 参加讨论

    问:首先请你谈谈英国近代文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可以用较为简单的词语来归纳,我喜欢用“多元融汇”与“悖立并存”。所谓“多元融汇”,是指诸多异质文明聚合到一起,有的融合,有的扬弃,有的固守,有的创新,未必是谁取代谁,谁吃掉谁,不同质的文明之间可以相安无事;所谓“悖立并存”,是指相反的东西、对立的东西,可以在英国的土地上同时存在,贵族与平民、科学与宗教、保守与激进、想象与经验等,最先进与最保守的东西可以在英国同时存在,这也是近代英国能成为世界帝国的原因之一。
    问:中国文明与英国文明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答:中国文明和英国文明正好是两种文明的典范,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英国文明是欧陆文明融汇的产物,早期的伊比利亚文明与凯尔特文明遗产较少,主要是来自欧陆的古典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异族征服带来的文明。现在,人们常用“盎格鲁-撒克逊”来称呼英国文明,而且这也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的主要因素。中国与英国有许多区别,首先是历史分野。英国在十一世纪之前,是受人征服的时代,中国已经历了汉唐等诸多鼎盛的历史时代;相反,当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进入鼎盛时代的时候,中国正遭遇西方列强的欺凌,英国就是其中之一;其次是地理差异。英国在欧洲西端,古典时期的人们称之为西方。他们既可以与欧陆保持距离,又可以尽情吸纳来自欧陆的诸多文明的营养,直至成为欧陆文明的集大成者;中国是另外一种景观,在传统的生产与交流方式的背景下,中国人始终是东面大海、西临高山、北方冰天雪地,必然的成为大体一统、封闭固守的大中华;再次是背景差异。英国文明是多元融汇的产物,但是其基本的背景应该是以信仰为内涵的宗教文明向以理性为内涵的科技文明的转换。人们说西方文明常常会说是两希文明的融合,这样说是不全面的。对于英国文明来说,应该是基督教文明、古典文明和诸多民族自身的因素的融汇。特别有意思的是,除了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也很重要。在古典文明中,希腊人注重形而上学或知识哲学,罗马人注重道德经验或实践哲学。有趣的是,这两种东西到了英国发生了变化,由知行分立到知行合一,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就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中国文明的背景是道德。从孔孟儒学、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古代中国,人们爱伦理、爱玄想、爱诗意,这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可以融化其他因素,而自身不至于改变,所缺乏的正是理性的实践精神;英国人的实践精神得益于安瑟尔谟等人的经院哲学的诞生,得益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兴起,这一现象是文明因素内在矛盾转换的结果。
    问:英国在历史上有过殖民主义扩张。因此,英国的文明是不是充满了殖民地的血和泪?
    答:我在和研究生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就说过,英国文明主要是域外文明的融汇。正如大英博物馆,到处都收藏着来自埃及、巴比伦、东方、希腊和罗马的诸多宝物。令人关注的是,英国对域外文明的态度不是“接受”而是摄取,也就是说具有很强的主体性。英国近代文明的崛起,有许多因素构成:16世纪海战打败西班牙、17世纪建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开启工业技术新纪元。19世纪中叶,便在工商业的基础上走上了一条对内实行改良主义对外推行殖民主义的发展道路。早期的英国,无论是宗教哲学与文化,还是政治军事与经济,均依托于域外文明。早在1686-1688年,英国国内财政平均每年收入为197.5万英镑,而1688年的海外贸易收入就有200万英镑。到了19世纪,尤其是从1871至1900年,英帝国增加了425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和6600万人口。另有专家统计,从1820至1913年,英帝国版图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所扩大,人口也增长到4.12亿,是英国本土的十倍。我们知道,殖民主义发展道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发展伴随着暴力和血腥,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杀戮与掠夺就是铁证。
    问:中国新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作为英国史和欧洲思想史研究的大家,你认为我们能从英国近代文明中获取什么有益的启示?
    答:首先我想说,我只是一个读书人,不是一个大家。我的导师陈晓律先生是一位大家:他有一个深厚的家学传统,父母都是1945年考取中央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他是一位纯粹的学者,除了读书和思想以外,从来不去追逐功名利禄,与那些海盗式的所谓大家具有明显的分野;他有鲜明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中华民族自己的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这些是中国学术大家的基本品质。
    “中国梦”是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一个关键词,他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活力、有传统、有希望的伟大民族。每一个拥有伟大传统的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梦。英国拥有自己伟大的传统,他们乐于实践,更拥有自己的梦想: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岛》、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还有罗伯特•欧文的“新和谐村”。中国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国度,从“大同之世”、“地下之国”到“少年中国”,无不展示出中国人对伟大民族国家未来的憧憬、理想和希望。新时期的“中国梦”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实际出发,对于中华民族伟大未来的追求,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发展。“中国梦”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复兴之梦和幸福之梦。
    英国梦有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首先是政治因素。以盎格鲁---萨克逊传统为主流文明的英国社会,较早地拥有农业与议事传统。农业我们也有,但是议事传统我们有所欠缺,我们有的更多的是封建专制。议事传统可以生产出民主和法制因素,这是他们传统中独有的东西;其次是经济因素。英国的经济因素较为活跃,多民族经济因素的融合,不仅拥有较早的经济交流的传统,更率先爆发了经济技术革命,几乎将世界上所有国家抛在后面,先后建立起自己的世界工厂和世界帝国;再次是文化因素。英国较早地吸纳了基督教文明,从爱尔兰到英格兰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宗教信仰,并在信仰传播的同时摄取了来自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更重要的是,英国具有爱知识重教育的传统,9世纪就有人译介古典著作,11世纪牛津等地就有诸多学术活动并于12世纪建成牛津大学,大学精神是与科学精神共同成长的,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他们是海盗传人,走的是殖民主义道路;我们是炎黄子孙,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
    问:你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有何评价?
    答:1996 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文明冲突论”。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矛盾表现为诸多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些文明被概括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亨廷顿列出了许多文明,但是最关注的是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亨廷顿用“冲突论”的视角、征服者的态度来把握三大文明, 也就是说以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为敌对的力量,并表达出最终用西方文明来消除或替代其他文明。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当中,还曾提及“中华文化圈”,十年前中国学人还曾经跟风,这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其问题是在被动地用别人的利益和视角来说话。其实,世界这么大,现代民族国家这么多,世界文明的多元化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中国学人,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总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只是一种西方人的哲学话语,是一种西方文明中心论,它体现的是西方人的利益和价值观。哈耶克、福山等西方学人的观点,也大体如此。
    问:研究世界各国的文明很重要。你在研究英国近代文明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
    答:相比于英国史、英国社会史、英国民族国家史来说,我更希望人们用文明的视角来研究历史。18世纪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19世纪便诞生了社会学,新的社会因素和国家问题很快超越了由人创造的文明史。无论是民族与国家还是群体与社会,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因此历史要写人民的精神、民族的情怀与国家的梦想,我主张以信仰、道德、文化与思想来重新书写英国文明史。
    做了一点英国史,确实体会很深。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英国是一个由吸纳走向释放的特殊类型的国家。先是罗马、盎格鲁-萨克逊、维京和诺曼人等诸多列强与文明进入不列颠,在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之后,很快将自己获得的诸多文明以征服的方式投向全世界。研究英国史的难处在于,早期异质文明融汇的历史研究需要多种语言手段的支持,研究现代史则需要关注它对整个世界的纷繁复杂的影响。我正在用已有的平台,整合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来重新创业。当然,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的史学观与正当的价值观,要建立并维护中华民族的话语体系与国家利益,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问:能否请你推荐几本与英国近代文明有关的必读书?
    答:研究英国文明史的著述很多,我想应该推荐的首先是蒋孟引先生的《英国史》,蒋先生是解放前从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代宗师。他的著作有三个特点:一是丰富的外文资料;二是深厚的民族情感;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和方法论。其次要推荐的是王觉非先生的《近代英国史》、刘祚昌先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钱乘旦与陈晓律先生合作的《英国文化溯源》。前些年,程汉大先生著《英国法制史》、阎照祥先生著《英国政治思想史》、沈汉先生著《英国土地制度史》和陈晓律先生著《英国发展的历史轨迹》等,应该是英国文明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张顺洪先生、高岱先生的英国殖民主义研究,李宏图等先生译介的诸多英国思想史重要著作、孟广林先生的英国宪政研究著述,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有,刘金源、刘成、张卫良、傅新球、王 赳和宋严萍等中青年学者也有新著推出。
    英国研究文明史的著作也不少,最著名的应该是H.T.巴克尔的《英格兰文明史》和E.W.斯特拉特福德的《不列颠文明史》。当然,对英国文明进行全面研究,还要关注与阅读英文版的15卷(16册)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牛津英国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