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宋佳:青龙古韵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上海古籍出版社”微信 宋佳 参加讨论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考古学界奥斯卡——“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青龙镇遗址荣耀入选!
    青龙镇遗址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为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早在1988年,在青龙村发现的数口唐代水井似乎就昭示了她与上海的不解缘分,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期待与遐想。这份“思念”持续了二十余年,终于在2010年,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开始了青龙镇遗址的勘探与发掘工作。六年来的勤恳工作,六年来的无悔付出,而今收获颇丰。《考古·古港:上海青龙镇的发掘与发现》一书正是对青龙镇遗址发掘过程全方位的呈现,更是上海考古人以一片赤诚火热之心对上海这座城市作出的深入解读。
    青龙巨镇
    谈起青龙镇的历史,要从吴淞江说起。青龙镇据吴淞江下游沪渎口,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自唐代兴起后,伴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青龙镇日渐兴盛。市镇发展繁盛,往来商贾集聚,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古有《青龙赋》对此作出了说明:“粤有巨镇,其名青龙。控江而淮浙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史载“自杭、苏、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南宋末年,吴淞江日渐淤塞,青龙镇的港口功能逐渐被后起的上海镇所代替。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空余矗立至今的青龙塔独自诉说着青龙镇往日的辉煌。
    隆平寺塔
    青龙塔塔身虽已残破,但毕竟得以保存下来,而已消失在人们视线内的,还曾作为港口灯塔的隆平寺塔又在何处?根据考古勘探发现的模印文字砖,并结合相关文献史料,考古人员将隆平寺遗址的区域锁定下来。然而,保存下来的遗迹多已残缺,仅能提供支离破碎的信息,给发掘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惑。最终,一张青龙塔的航拍照片,为隆平寺塔基的确定提供了线索。
    2016年9月8日,考古人员迎来了充满期待而又分外紧张的一天——这一天要开启隆平寺塔基地宫。从6点30分至22点41分,经过16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地宫的内部结构与所藏文物终于露出真容。地宫为五层套函,分别为石函、木函、铁函、木贴金椁、银棺。地宫内出土遗物丰富,有阿育王塔、木贴金释迦牟尼涅槃像、水晶念珠、舍利、“禄合”铜印……
    隆平寺塔为民间捐资修建,一片片舍入的青砖,是信徒心意的代表;封入地宫的供养圣物,则承载着虔诚信徒的美好希冀。
    陶瓷精品
    青龙镇遗址在4000平米的发掘范围内出土了6000余件可复原瓷器及数十万碎瓷片。福建的闽清窑、建窑,浙江的越窑、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等,窑口众多,品类丰富。碗、盘、盏、壶、洗、罐等,有的器壁饰传统的花草纹样,有的则装饰椰枣纹、狮纹等,颇富域外风情。如此丰富的瓷片堆积,且大多没有使用痕迹,推测很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因破损而丢弃于此。再结合青龙镇向内连通长江、吴淞江,对外沟通东南亚的地理条件,进一步印证了青龙镇的贸易港口地位。
    试想,往来商贾曾奔走于各大窑场,精心挑选了一批质量优良的瓷器。小心装载,叠放整齐,满载一船船精美的瓷器,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此扬帆启程。给异域他乡带去了土与火的艺术结晶,也碰撞出了文化交流的火花。
    绵延文脉
    市镇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发展。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诸多文人驻足,对他们而言,青龙镇正是安乐淳朴的理想居所。不少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范仲淹、梅尧臣、范成大、苏轼、米芾、赵孟頫……曾运笔描绘“近水人家随处好,上春物色不胜妍”的宜人之景,也曾挥毫书尽“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的苍茫之感,留下“江花与江水,客思两无穷”的不舍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