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也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中国古代人类生活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蚕是蛹蛾的幼虫。西北大学博物馆珍藏一件极其珍贵的鎏金铜蚕,铜蚕通长4.9 厘米,最大直径约1 厘米,重19.5 克,保存非常完整。铜蚕首尾共九节,有8 对胸脚、腹脚和尾脚,有一尾刺,嘴部的十字分界都淋漓尽致表现了出来。该铜蚕为本馆旧藏,原本周身鎏金,因出土时间较早且经人把玩过,鎏金绝大部分已脱落,惟腹部及凹陷处还能看到部分残余鎏金。 鎏金铜蚕见诸报道的不多,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判断这是一件汉代鎏金铜蚕,传世很少,十分罕见。铜蚕造型生动传神,做休眠状,体态逼真。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收藏一件鎏金铜蚕,是1984 年陕西省石泉县谭家湾农民谭福泉在河水中淘金时发现的,这只蚕通长2.6 厘米,胸围1.9 厘米,胸高1.8 厘米,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首尾9 节,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似吐出少量的丝,好像睡着一样。而西北大学收藏的这件鎏金铜蚕,则是蚕的中壮年迈向老年时代,尚未吐丝。以金蚕随葬的习俗,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晋代陆翽《邺中记》、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北宋李昉《太平御览》都记载墓中随葬金蚕。这种金蚕大多数应是鎏金铜蚕,长什么样子,不是十分清楚,只有陕西省石泉出土的鎏金铜蚕和西大博物馆藏的鎏金铜蚕,才算有了实物佐证。青铜蚕的雕铸是雕和塑的复合工艺, 要经过塑模、雕坯、翻范、浇铸、修磨、鎏金等工序,将蚕的节奏柔和的型体,圆润饱满、温暖祥和的感觉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也被赋予了孕育、财富等美好的意蕴,体现了中国人对蚕神生生不息的崇拜。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