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姜建强:日本知识界为何维护天皇制(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东方早报 姜建强 参加讨论

    给天照大神的子孙们镶上佛照的努力
    天皇等于神道,天皇家等于神道家。这是日本历史的常识,更是日本天皇家的常识。但日本的神秘思想研究家藤卷一保在《天皇的佛教信仰》一书中颠覆了这一常识。他的研究表明:到江户时代为止,天皇家包含即位礼在内的主要宫中行事都是以佛教为轴心展开的。历代天皇在本质上都是佛教徒。成为天皇的条件,明治以后的宪法规定为“万世一系”以及“皇男子孙”。也就是说血的继承的男系子孙是成为天皇不可缺的条件。但是在中世,作为天皇的第一条件不是“血”而是“前世积的功德”。而“积德”的概念显然是佛教的概念。曾经落饰之后成为佛教徒(法皇),将自己变身为阿闍梨,修行冥想和护摩法,这样的天皇并不少见。所以,作者得出结论:从奈良以前到幕末为止,历代天皇都热心佛教。为此作者在这本书的副标题上干脆写着“镶上佛教的天照大神的子孙们”。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强调天皇的佛教信仰,并将天皇打造成积善的形象,事实上是想做观念上的置换。因为天皇在观念上既是祭祀的对象,也是被祭祀的对象。而天皇祭祀的最终结局就是为了被祭祀。而天皇一旦成了被祭祀的对象,天皇就在祭祀者的观念中,悄悄地被置换成佛主。前来祭祀的祭祀者就在虚幻与实在之间,将天照大神的子孙们关照成公德无限的佛主。在念唱阿弥陀佛的同时,眼前的天皇形象重叠成了佛主的形象。可以说,这是作者的用心所在:将佛教信仰与天皇崇拜搭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天皇就在你和我的心中。可以说这是比神道更为有力,更为渗透的一种学术思路。因为缠绵人心的是佛教,与生活密切相连的也是佛教。如果说天皇与神道的关系很难颠覆日常化的话,那么天皇与佛教的关系就能轻而易举地颠覆日常化。
    实际上,与天皇的佛教信仰论相呼应的是,今年1月14日,皇室宫内厅的风冈典之长官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表了天皇与皇后去世后想选择火葬,陵墓的规模也将随之缩小的谈话。这在日本社会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天皇的葬礼方法从江户初期以来大约三百五十年间都是土葬,但现在的天皇意向则是火葬。宫内厅将用一年半的时间讨论这件事。天皇与皇后的陵墓将建造在大正天皇陵西侧的武藏陵墓地(东京都八王子市),面积是昭和天皇与香淳皇后陵合计面积(四千三百平方米)的百分之八十,为三千五百平方米。从日本天皇家来看,持统天皇(645年-702年)之后的八十八位天皇中,判明是火葬的为四十四人(宫内厅发表为四十六人)。当然并不一定佛式就是火葬,非佛式就是土葬。佛式中也有土葬的内容。特别是镰仓时代以后,泉涌寺专门办理天皇的葬仪,也有土葬的做法。这要做具体的分析。但还健在的天皇为自己安排身后事,这在日本天皇史上是没有过的。明仁天皇这样做,除了迎合国民心情之外,一个重要的看点就是彰显天皇的佛性(宗教)力量。这正如日本学者井上亮在新著《天皇与葬仪》中的观点,天皇葬仪之所以导入火葬,其机缘当然是佛教。但佛教以外的污秽观念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火葬可以不接近尸体从而避免了污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