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故宫“有宫无物” 《中国社会科学报》:“两个故宫”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产物。两岸故宫的收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但由于多种原因,不少人对北京故宫的文物藏品状况并不是很清楚,有人认为好东西都到了台湾,甚至说北京故宫是“有宫无物”,“台北故宫”是“有物无宫”。对此您是怎么评价的? 单霁翔:这个说法是极为片面的。首先,建筑是故宫博物院最为珍贵的文物资源之一。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我国第一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其次,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大、品类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2010年底的文物普查统计数据显示,1807558件(套)藏品中,珍贵文物达1684490件(套),占藏品总数的93.2%,也是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馆藏珍贵文物的41.98%。故宫博物院以珍贵文物为绝对主体的“倒金字塔”藏品结构,在世界博物馆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故宫博物院藏品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清宫旧藏,这也就奠定了其在明清文物上的优势,以书画为例,其所藏明清绘画在总量和精品数量上都拥有极大的优势。例如故宫博物院收藏大量吴门画派书画,包括沈周绘画167件,书法53件;文征明绘画134件,书法46件;唐寅绘画85件,书法40件;仇英绘画105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绘画也独具优势,包括外国传教士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内廷供奉画师如冷枚、金廷标、丁观鹏等人的作品都收入在内。 不仅在明清藏品上,更有藏品体系的优势。从品类来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可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等25大类,品类完整。从历史脉络来看,其藏品的重要类别都是历史序列整齐,例如馆藏陶瓷可以举办中国陶瓷发展史;玉器收藏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没有断档的时代,这一点,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可以与之媲美。 2005年9月,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参观故宫后由衷地感叹:“过去我说大陆故宫‘有宫无宝’,台湾故宫‘有宝无宫’。我错了,要为此而忏悔。”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您能否向读者作进一步的说明,比如哪些藏品当年被运到了台湾? 单霁翔:历史上,故宫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经历过南迁,其中一些南迁文物藏品运往台湾的历程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不少人以为当年故宫所有文物都实施了南迁,这也是个误解。当时,故宫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仍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此外,各个陈列室须维持正常开放与参观,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展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南迁文物的20余倍。 1965年成立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一座集历史与文化艺术史的博物院,藏品包括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9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14类。目前,台北故宫共收藏有来自北京故宫的文物597556件,其中器物类44770件、书画类6807件、图书文献类545979件。此外,还收藏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原古物陈列所的11865件文物。 两岸故宫藏品均主要来自清宫旧藏,是历史原因致使分隔海峡两岸,其源流清晰、数据明确,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可谓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加强两岸故宫的交往,能够切实促进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并对两岸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效用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报》:那么,近年来两岸故宫互动交流情况如何? 单霁翔:自2009年两岸故宫院长首次实现互访,并达成建立合作、展览交流、人员互访、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八项共识”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高层来访和沟通,共同制定未来合作方向,两岸故宫交流的新局面从此打开。2013年,两岸故宫院长再次进行了互访,就进一步的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目前,双方的交流已发展到机制化和常态化的新阶段,合作也越来越具体,除了共同办展,如康熙与路易十四展、雍正大展、富春山居图合展等,2010年双方提出的二十几个合作意向,已经落实的就有以同等条件共享影像资料、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互访学者、出版物交流等。我们以“八项共识”为框架,将合作的领域由展览和人员交流发展至科学研究、图书出版、文创产品研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在2015年建院9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两岸故宫也合作举办了多个活动。以庆祝这个共同的节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