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月, 四县一市三区一特区, 60所学校, 15000多名师生参加, 15000多个家庭收益。 他们记住了“十博课堂——我们从哪里来”, 他们记住了美丽家乡最为自豪的国宝“郧县人”, 他们记住了有一群人为推广家乡的文化在四处奔走,从城市到乡村,从喧闹到寂静,从白雪皑皑又重新经历一个完整的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这一群人就是十堰博物馆人。 ——《播撒文博的种子》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文物不仅是尘封在展柜里,更要走向大千世界。美丽的十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古老的郧县人,享誉世界的卡车基地、清澈的汉江水、仙山武当,都让我们引以自豪。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十堰、热爱十堰,从2008年开始,可爱的博物馆社教工作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社教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历经近10年时间,我们打造出精品社教活动——《十博课堂》。课堂以本馆五个常设展厅为依托,陆续推出五堂课程。活动的第一期我们特别选取了本地区发现的国宝郧县人头骨化石为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人类起源的过程中弘扬家乡文化。 《十博课堂——我们从哪里来》从开讲以来,就以其有趣的课堂形式,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为了纪念十堰市博物馆开馆10周年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十博课堂》,十堰市博物馆于2017年6月推出《播撒文博的种子》一书。 此书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风生水起创品牌、课件展示、博物馆我有话对你说、活动掠影、《十博课堂》走入的60所学校简介、学生绘画作品选登、媒体关注、后续活动,详细的阐述了《十博课堂》的产生和实施的过程。在书中有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和对博物馆的悄悄话,有活跃的课堂氛围,美丽的校园风景,还有精美的绘画作品以及博物馆社教团队执着的身影等等,这一切的经历都是大家的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要感谢十堰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十堰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两局的支持是活动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还要感谢各个学校的全力配合,为我们有序的组织师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通过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密切了博物馆同社会的关系,也为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活动中,社教工作者们也接受着新挑战和锻炼,博物馆的社教老师是落实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学会掌控全局,教育品质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些对于年轻的社教老师来说无疑是任重而道远。 在今后的日子里,十堰市博物馆会更加努力,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和阵地,努力探索和创新社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教活动水平,让文博之花花香四溢。 通讯员:易西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