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王星:“吴带当风”的寿峰寺壁画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宝鸡日报 王星 参加讨论

    精美、精致、精彩!陈仓区新街镇官村寿峰寺中的壁画总是让人惊喜。
    寿峰寺坐落于五大镇山之一——西镇吴山的脚下。据《宝鸡县志》记载,“寿峰寺:在今新街乡官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和乾隆四十年( 1775年)两次修葺。现存五脊硬山顶中殿,后殿两座,僧房三座,另有大钟一口,石刻二通,殿内绘有壁画,为本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乡村寺庙壁画,这里的壁画保存面积大,绘画手法精湛,人物造型生动,堪称西府民间壁画的精品。
    走进寿峰寺,我们要找的“老画”在大雄宝殿的右壁上,左壁却已被黄泥抹平。右壁上的壁画高约两米,色彩绚丽,共绘有十二人分前后两排站立,他们着装各异,有的头戴冕旒,身着“周衣”,是双手持笏的帝王文官形象,有的则是身着铠甲手持武器的武将形象。经研究考证,壁画所绘的是十二诸天,叫作“诸天礼佛图”。在寺内的五佛殿的山墙上,也保留着面积不大的“老画”,能看出有明显的后期涂抹痕迹,现在能看到的只剩佛像背光两侧的人身鸟腿的妙音鸟。从志书上了解到,过去这座殿内还绘有山水人物画。
    这两座殿内的壁画都是重彩用色,匠人以朱砂、石绿、石青在头发、衣袍等部位大面积平涂,色彩相间,通过线条统一画面,产生平面的装饰感。特别是在袍服、飘带的边沿和一些装饰带上,通过褪染、勾填等方法,绘制出丰富的图案,使得画面在统一中有变化,更增加了细节的丰富性与可看性。
    细细观赏,寿峰寺内的壁画人物面部凹凸立体,人物的眼睛、眉毛、头发都有精细的处理,表现力极强。诸天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样传承了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的造型标准,因为在细节部位的处理上加强了动感,画面中大量线条呈现倾斜、波折的程式化排序,就在视觉中产生出“天衣飞扬、满壁生风”的运动感。这与山西永乐宫壁画人物服饰多用垂线显示出肃穆的静态的手法不同,寿峰寺壁画反映了“吴带当风”的传承。
    这里讲的“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吴道子(约 686-760)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其高超的画技与飘逸的风格亦被后人称美。
    那么,这么高超的壁画是哪个年代所绘,又是出自谁之手?带着疑问,我们联系了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李强教授,他表示,大雄宝殿右壁的壁画面积约 15平方米,是寿峰寺内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一幅老壁画。经史料推断,该壁画绘制时间应不会早于 1775年。寿峰寺在近现代的古迹人为毁坏严重,寺院内的多块可以考证时间碑记,多已损毁或无法释读,所以从这方面中暂时无法获得确切的绘制时间。我们在对寿峰寺大殿的一次实地考察和测量中发现,在壁画的双框边线的右边下部有“光绪二十二年用心”的一行行书题记,从题记位置来分析应该是画工在完成作品之后的纪年,但画工并没有在壁画题记中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地,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综合文献与壁画的题记两方面的论据,我们初步推断寿峰寺大殿右壁的壁画绘制年代是在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
    现如今,最令人担心的是,右壁壁画上有一道长约 1.5米 的 裂痕,有学者表示,对此精品,应该列入“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当然,这就地保护也是必须要做的。好在,当地村民已有了寿峰寺壁画保护的意识,他们对寺庙监管,定期打扫卫生,清除水患,并积极与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联系,对壁画进行电子拍照存档。据了解,李强教授已完成寺内所有壁画的白描作品,为日后的研究提供资料。“诸天礼佛图这幅壁画作品,虽然经历了百年的世事变化、风雨侵蚀,幸运地保存到了今天,使我们有幸欣赏到百年前民间画工的绘画表现,体味传统壁画的艺术价值。”李强感慨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