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主输出引发社会动荡 扩张和输出,是西式民主对外的存在形式。在传播西式民主的过程中,西方大国发挥了主导作用。1990年3月,布什总统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美国90年代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全球“扶植政治自由、人权和民主制度”,要把民主趋势扩展到整个非洲大陆。在此基础上,美国政府宣布对非洲国家援助要以他们“实行多党民主”为前提,即无一例外地将援助与民主挂钩,以此要挟非洲国家。比如美国免除了加纳、坦桑尼亚等表示要进行民主化的8个国家共4.19亿美元的债务,而对“违抗”的肯尼亚则让世界银行中断对其贷款和援助。美国为促进民主输出战略的实施,1990—2003年间投入的“民主项目”资金就增长了5倍以上。法国在非洲民主化浪潮中也扮演了独特的角色。199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第16届法非首脑会议上,强调民主是普遍的原则,明确宣布法国对非援助要同非洲国家的民主化挂钩,强调其提供援助的多少将取决于受援国民主化和尊重人权的程度。此外,英、德等其他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迫使非洲接受西方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 看看今天的非洲,特别是实行西式民主的突尼斯、埃及等国家,政局动荡不堪,冲突战乱不断,普通民众连最基本的社会稳定和物质生活都无法保证,何谈自由与民主。可以说,“民主化”在这些国家一定程度上成了社会无序的代名词。 如果说美国对中东的民主输出是打着“人道主义干涉”的旗号、以战争的方式开场的,那么在东欧和中亚的民主输出则是以“颜色革命”方式推动的,从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以及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相继爆发的“茉莉花革命”来看,背后都有西方势力的推手。然而,这些“颜色革命”所带来的是政权更替和社会动乱。“橙色革命”前的乌克兰经济以5%的速度增长,而“革命”后的2009年经济萎缩了15%。陷入“周期性”政治动荡的乌克兰,党派林立和政治纷争导致每次选举都危机重重,独立20多年竟然有近20位总理轮流当政,总统、总理变化如走马灯,政治清算不断,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乌克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1990年的6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1990年的81.1%。今年以来,西方又公开支持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游行,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逃往俄罗斯,东部多个城市成了血腥的战场。 近年来全球民主衰退的趋势在非西方地区越发明显,许多引进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非但未能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反而造成政党林立、政局动荡和社会分裂的局面,大量紧迫的国计民生问题也往往因政治纷争被搁置一边,多国已被推入“民主陷阱”。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民主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且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外部强加的输入型民主往往“水土不服”。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指出,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出现了问题,主要是激进民主化所致。那里的民主要么是由外力促成,如通过西方殖民主义或者其他输出形式,要么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精英不管本地的社会经济和制度条件,盲目引进民主制度。不久前,德国历史学家施蒂默尔指出,自冷战结束后,西方就缺少了组织原则和整理房间的动力,美国“政府关门”导致公共生活瘫痪等,表明民主所需的基本共识已然终结;现在西方民主都在枯萎,已成为“过时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