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朱婧:解开良渚时期冠状玉器谜团(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浙江在线 朱婧 参加讨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近观海盐县博物馆的玉背象牙梳,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它的特征。
    整器呈倒梯形状,通高10.5厘米,玉背顶宽6.4厘米,象牙梳上宽4.7厘米,厚0.6厘米。冠状玉质梳背已沁为鸡骨白色,呈良渚文化神徽羽冠形态,下端呈凸榫状,嵌入象牙梳顶端的凹槽内,并用两枚销钉作固定。象牙梳上部正反两面阴刻席纹,下部切割打磨出6枚梳齿。
    从形态上看,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梳子的特征。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海盐县博物馆的这件玉背象牙梳是全国唯一一件完整器。它的出土,解答了困扰考古界多年的谜团。
    曾经遍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物仿佛是遗失了多年的历史文明碎片,如今被人们渐渐拾起,对这些碎片的复原难免有许多缺失。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良渚文化大墓,曾多次出土一种冠状形玉器,但因不清楚它的用途,故一直称之为玉冠形器,或称倒梯形器、冠状器等等,考古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直到1999年,在周家浜遗址出土的这件玉背象牙梳,才解开了冠状玉器的谜团:原来玉冠状器只是玉背象牙梳的一个部分,下部的象牙梳可能是因腐蚀亦或丢失而不见了踪影。
    因此,陈列在海盐县博物馆的这件玉背象牙梳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首件、也是目前唯一的玉背象牙梳完整器。它的出现,明确解决了确解决了玉冠状饰的用途与定名问题。
    李林馆长表示,对玉冠状饰的了解,是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日渐丰富而逐渐清晰起来的。直到1999年周家浜遗址发现的这件与象牙梳连接在一起的冠状饰,才真正揭开了使用之谜,所以,后来也将这些嵌于梳齿上部的玉冠状饰称为“玉梳背饰”。
    玉背象牙梳的精美让记者印象深刻,但更让记者叹服的是其工艺与制作技巧。玉冠状饰与梳齿的连接是通过榫卯结构实现的,玉冠状饰嵌于梳齿上的凹槽,再通过榫眼用铆钉固定,制作技巧之精妙令人惊讶。
    良渚先民对工艺等的探索像是沧海中的谜,个中玄妙,已不复尽知,只有在这些遗址遗迹、土层、文物中为这段记忆重新编码。
    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玉器的珍贵程度更与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挂钩。
    关于海盐县博物馆这件玉背象牙梳的主人及其身份,均暂无具体结论。李林馆长表示,在所有良渚时期墓葬中,与这件玉背象牙梳类似的鸡骨白色象牙梳出土了不少,且在良渚时期,并非只有女性佩戴此类装饰。据此判断,拥有该玉背象牙梳的墓主人地位应该不高,玉背象牙梳类的器物也并非只有贵族才可拥有。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梳子与现在的梳子有着较大的迥异之处,具有较高的梳背,且常常装饰有神灵形象等。作为良渚文化最具特色的玉饰之一,玉梳背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用品。除了具备梳理头发的用途外,它或许还有更重要的用途。目前,专家们对此有多种研究观点,有人认为玉梳背是图案化的鸟形冠,良渚文化时期的巫师也许会戴着戴鸟形进行祭祀活动;还有人认为这类冠状饰是与农业有关的祭祀神灵的礼器。无论哪种观点,他们都提及了良渚文化时期冠状饰作为礼器,在祭祀活动中发挥的重要象征作用。
    如今,我们站在展柜前,细细观察这件玉背象牙梳,虽然数千年前的宗教祭祀、生活、工艺制作等场景已无法复原,但实实在在质的器物却得以在数千年时光嬗变中保存下来,并展示在我们面前。正所谓“以物见人”,这件玉背象牙梳让我们可以靠近封存久远的良渚文化,感知良渚文明依然在延续。(记者 朱婧 摄影 张孙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