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国史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姚昱

 

【作者简介】姚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广州510631

【内容提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信息来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工作逐步从简单走向成熟,在60年代完成了一系列专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长篇文件。虽然中情局在分析与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时有不少错误,但是也不乏深入精辟的见解。

The American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kept close eyes on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1950s and 1960s. In spite of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sources, CIA's intelligence work on the Chinese economy gradually developed in depth and width,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lengthy specific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NIEs)on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1960s. Although the CIA's analyses and conclusions contained many mistakes, there was no lack of profound and incisive views and predictions.

【关 键 词】中央情报局/中国经济/情报评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复杂的时期。在这20年中,中国在经济领域中既取得过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也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中国经济的这种剧烈起伏引起了当时美国政府情报机构的密切关注,他们希望能够及时了解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把握其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以便为美国决策者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提供参考。美国政府近来解密的相关情报评估表明,美国政府的情报专家对中国经济的认识虽有不足之处,但也不乏真知灼见。虽然他们未能预料到“大跃进”的严重后果,但准确地预测“大跃进”不会在1959年止步。同样,虽然他们未能预测到中国在60年代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会发展先进武器,但是他们对调整时期现实主义经济政策可能会被打断的担心很快变成了现实。美国情报专家们在60年代中期就已经指出,中国要想改变经济发展的困境,必须要刺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并走向世界。从学术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把握美国情报部门观察中国经济的方式与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政府对中国国内经济的情报评估工作主要由中央情报局承担①,而中情局搜集的众多相关情报中又以NIE(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国家情报评估)文件最为重要。NIE文件以分析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和预测其中长期发展趋势为主旨,其分析的全面性与深入性是其他情报文件都难以比拟的。同时NIE文件作为中情局的最高级情报,其分析与结论得到美国政府其他情报机构的首肯,并经常成为美国高层在决策时的重要参考。由于NIE文件的上述重要性,本文即以中情局NIE文件中专门负责评估中国部分的NIE系列文件为主要考察对象。②根据相关NIE文件对中国经济的认识,本文将中情局对中国经济的情报评估分为50年代与60年代两个阶段加以论述,对照当代中国经济史的现实而着重说明中情局对中国经济认识的演变过程。

    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情报机构对华经济评估的初步展开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央情报局并无专门分析中国经济的NIE文件,而是在关于中国整体局势的NIE文件中有对中国经济的宏观分析与评估,但比较简略,只描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而且在短期预测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这一点既说明了当时中情局相关情报评估工作初步展开,也反映出中国统计机构初步建立、经济统计数据发布的范围与质量有限③。这一特点在第一次尝试对中国经济进行宏观分析与把握的NIE 13-54文件中表现得非常清楚④。

    1954年6月3日完成的NIE 13-54文件以分析中国整体局势为目的,其中对中国经济的分析相对简略,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当时刚刚开始的一五计划。在当时中国一五计划尚未公布的情况下,该文件预测一五计划的大致目标是1957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0%到25%左右。从1955年中国正式公布的一五计划以及后来一五计划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0.9%的事实来看,这一估计显得过于保守。同时,该文件对一五计划的工业布局也预测不足,认为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将主要集中在东北,其他地区主要是扩建,而实际上一五计划的许多大中型项目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⑤

    NIE 13-54文件之所以对一五计划作出保守估计,是因为它认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难以解决的一系列棘手问题。该文件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历经三年而得到恢复,但是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落后经济。在此薄弱的经济基础之上要执行一五计划,最根本性的问题是共产党政府必须积累足够的重要经济资源并能有效地加以分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难题:第一,农业作为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必须同时承担三项任务,即养活日渐增多的人口、向工业提供原料、出口创汇以支付资本物进口;第二,必须能有效地控制消费,以保证将中国的资源尽可能多地用于生产;第三,必须获得苏联的大规模援助。此外,当时已经开始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生产者积极性的负面影响、中国科研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经济管理机制低效等,也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前的主要问题。正因为如此,虽然该文件认为中国领导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实现一五计划的目标,但它预测的目标是保守的。⑥

    不可否认,NIE 13-54文件对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难题的分析是深刻的。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增长迅速、消费过低的确成为后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但该文件低估了中国共产党政府解决上述经济问题的能力,也低估了一五计划的实际发展速度。这一点很快就被1955年7月中国公布的一五计划所证明。⑦

    1956年1月5日完成的NIE 13-56文件在重新评估一五计划时,特别强调原来的估计未能料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在1955年夏季突然加速并在1955年底、1956年初基本完成。在该文件看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迅速完成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了两个贡献:第一,中国政府全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资源,使得其可以重新配置资源以保证对重工业的集中投入;第二,三大改造通过合并原来的分散生产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⑧再加上中国获得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以及中国政府通过统购统销与配给制度实现了对消费的有效控制,该文件认为中国有可能实现工业的快速增长,但对一五计划公布的1957年工农业生产目标仍然持怀疑态度。该文件认为,NIE 13-54文件提出的各种根本性问题,中国仍未彻底解决,其中对承担人口消费、工业原料与出口创汇三项重任的农业投入不够的问题最为严重,此外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该文件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势必拖工业发展的后腿。⑨

    一五计划在1956年的实施证明了NIE 13-56文件的结论正误参半,这使得1957年3月19日完成的NIE 13-57文件对中国一五计划的判断进行了修正。该文件承认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发展到1956年底就已经超过了1957年要实现的预期目标。但是在农业方面,相对于中国预计一五计划年平均增长速度4.3%⑩以及后来宣布达到的4.5%(11),该文件的估计仍然是保守的,认为农业生产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只有大约3%。其理由仍然是中国政府对农业的相对忽略与投入不足。虽然该文件对具体数据的估计可能有所偏差,但是中情局的专家们已经敏锐地发现,由于过去几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严重,而且1956年出现了冒进,中国领导人已经准备在1957年放缓经济发展速度以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发展失衡,并强调消费与经济刺激。(12)

    针对中国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准备的二五计划,该文件强调,如果中国政府在农业合作化后不能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加强对农业的投入,那么预计农业生产只能达到年增长率3%,而不是中国政府提出的6%,这种缓慢发展使农业肯定满足不了二五计划期间人口消费、工业原料与出口三方面的需要,也会拖工业快速发展的后腿。(13)此外,中国不得不在二五计划期间面临苏联不再提供贷款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苏联终止贷款会进一步加重承担着创汇主要任务的农业压力,并可能会导致中国资本物进口的减缓。虽然该文件没有将人口增长过快作为紧迫问题,但是认为它会使中国领导人在就业与消费两个领域面临挑战。该文件认为中国领导人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准备开展计划生育,但其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尽管中国存在消费水平过低、经济刺激不足、计划协调不够、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但该文件对二五计划的前景估计是乐观的。它认为中国领导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根据中国在前几年出色解决经济问题的表现,相信中国能够实现二五计划的工业目标,虽然农业难以完成目标,但也会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14)

    对中国农业问题的关注使得1958年5月13日完成的NIE 13-58文件注意到,中共领导人此时已经看到了对农业生产投入不够、农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并在二五计划中对农业发展赋予了优先性。但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令该文件对二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持谨慎态度,认为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巨大压力下,如果农业合作化运动严重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遇到恶劣的气候,中国农业会遭到重大打击。不过该文件认为,中苏良好关系的持续发展会使得中国在困难时期得到苏联的帮助,再加上中国可以采取减少粮食出口并增加粮食进口的应对措施,是可以解决农业出现的问题的。(15)在工业发展方面,该文件仍然保持了乐观的态度,认为虽然苏联贷款的减少会加重中国资本的短缺,加上科技人才不足与部分原料供应紧张等问题,会影响工业的发展,但是中国工业将在二五计划期间继续保持高速发展。(16)

    就一五计划而言,上述论述说明中情局经济分析专家们的认识具有相当的深度,在某些方面丝毫不亚于国人自己的认识。上述NIE系列文件与以马寅初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几乎同时提出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17)。同时,上述NIE文件的一些看法在许多方面与毛泽东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反思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不谋而合。(18)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些NIE文件都指出了获得苏联的援助对中国实现工业化所具有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虽然中国领导人对此有所认识,但后来的“大跃进”与中苏政治分歧都干扰了苏联对华援助并致使苏联撤走对华援助,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19)同时,这些NIE文件也反映出中情局相关认识的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未能了解毛泽东对经济发展的看法与态度。这些文件并未认识到1956年中国经济发展过快是因为毛泽东的鼓动而发生的,而周恩来、陈云在1957年反冒进受到了毛泽东的批评,并随之引发了“大跃进”。(20)直到60年代,中情局的专家们才认识到毛泽东对经济发展持十分急躁的态度。

    正是对一五计划内在矛盾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中国领导人政策调整的敏感,1959年2月10日完成的NIE 13-2-59号文件与1959年7月28日完成的NIE 13-59文件都将1958年下半年开始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看做是中国领导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重要尝试。(21)这两份文件认为,中国领导人发动“大跃进”、推行人民公社的目的,就是要动员中国最丰富的资源——农村非熟练劳动力,以加强劳动力投入的方式促进农业、农村工业与地方工业的发展,从而避免苏联模式工业化的弊病,并有效解决养活中国迅速增长的人口和苏联终止贷款后资本紧缺的问题。从中国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角度来看,这两份文件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相当深刻,(22)但是它们严重低估了“大跃进”运动中的非理性因素。这两个文件虽然都发现“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引起了不少问题,如人力储备耗尽、人民筋疲力尽、农业丰产不丰收、统计数据混乱,并出现浮夸、缺乏管理、经济计划变动大等问题,但是肯定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对1958年农业丰产的促进作用,并预计中国领导人会在1959年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将保证中国经济——包括农业——继续高速发展。(23)

    中情局经济情报专家对“大跃进”中非理性因素的误读在随后的相关情报评估文件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1959年9月1日中情局下属国际共产主义高级研究参谋提交的CIA/SRS-12情报文件。庐山会议决议与公报发布后,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其中关于“大跃进”出现失误的论述,说明中国领导人已经承认“大跃进”失败。但该情报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虽然中国领导人承认“大跃进”出现了失误,但这恰恰表现出中国领导人的自信,说明中国领导人将继续坚持“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同时会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调整。不过,该文件严重高估了毛泽东对“大跃进”出现问题的理性认识。虽然该文件也质疑“大跃进”中愈演愈烈的浮夸与虚报,但确信中国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认为毛泽东之所以鼓励“大跃进”中的浮夸,目的是要通过制定过高的目标来动员人民以实现更为实际的目标。该文件最担心的是“大跃进”会促进中国农业实现极大的发展,从而打破整个亚洲的经济均衡,并对美国构成挑战。(24)

    1960年12月完成的NIE 13-60文件也采用了上述错误的看法。虽然它已经发现中国农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粮食储备耗尽、有些地区出现了粮食供应不足,但该文件显然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预测,其关注的问题仍然是二五计划是否能够增加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同时,该文件虽然发现了中苏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但是对中苏关系持过度乐观的态度,预计中苏合作关系在短时期内不会破裂。它对中国工业的发展更加乐观,认为重工业会在1961年至1965年迅速增长,并会在煤炭、粗钢、电力、机械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25)

    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情报评估的成熟期

    随着1961年初中国的经济困难日益明显与苏联撤走专家这一事实的公开,原先一直确信中国经济会相当快速发展的中情局专家们显得十分被动。为此,在NIE 13-60出台之后不到半年,中情局就在1961年4月4日完成了第一份专门分析中国经济状况的NIE文件——《中国经济局势》的特别国家情报评估SNIE 13-61文件,其重点是评估当时中国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此后,由于中国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中情局接连制定了长达数十页甚至上百页的系列NIE文件专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以求及时准确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动态。至此,可以说中情局对中国经济情报评估工作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26)

    SNIE 13-61文件仍然认为“大跃进”是中国领导人为了突破在苏联模式中农业发展落后这一瓶颈而进行的尝试(27),但承认“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实际引发了中国经济管理混乱与农民过度疲劳、政治淡漠等问题,加上1959年与1960年天气恶劣,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极大的倒退。这反过来又使得中国农业难以承担为众多人口提供粮食、提供工业原料、出口创汇三项重负,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困难。(28)相比之下,苏联撤走技术专家与工业“大跃进”的失败只是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其影响主要限于工业领域。前者主要导致了中国一些工业建设项目被推后,以及中苏贸易可能出现了某种暂时性中断,而后者则引起了生产效率降低、损耗过大、产品质量差、工业管理混乱等问题。(29)

    SNIE 13-61分析了中国的补救措施,认为其目的主要在于恢复农业生产。为了减少对农业的压力,中国开始实行严格的食物配给制度并将食物配给数量减少约10%。同时降低工业增长指标与重工业投资率、大幅度削减工业进口,以此减轻工业在资本与进口上对农业的压力。为了解决农业已经难以为国民提供足够的粮食问题,中国开始大规模进口粮食,仅1961年上半年,中国已经达成协议要进口接近300万吨粮食,所需资金为2亿美元。而之前中国每年粮食净出口超过100万吨。同时,为了恢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加快恢复农业生产,政府着手给予农民更大的生产自由,一方面调整人民公社以减少集体控制,另一方面允许农民保有自留地并恢复了自由市场。(30)

    即使有这些调整,SNIE 13-61文件对中国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前景的估计并不乐观。该文件认为,就农业而言,即使之后几年气候良好,但中国人口增长太快使得粮食供应问题难以解决;而中国领导人仍然坚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工业化,使得农业很难获得充足持久的投入以保证长期稳定的发展。农业问题与苏联不可能再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技术援助决定了中国工业发展势必要放缓。该文件还预计,在没有苏联援助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会改变工业发展方向,会放缓甚至放弃发展高精尖工业,而将注意力放在填补中国已经有所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冶金、化学与机器制造等基础工业在技术上的差距。该文件还预计,中国农产品出口减少所导致的中国外汇收入减少,会迫使中国减少从社会主义国家进口资本物,并会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以求延缓偿付对苏债务。同时,中国还会因为要增加粮食进口与出口创汇而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31)

    中国在60年代初扩大与西方国家贸易并缓和中苏矛盾的事实证实了SNIE 13-64文件相关估计有一定的准确性(32)。但该情报评估既未预见到中苏关系的缓和只是暂时的,也未能准确估计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事实说明,自1961年末期,中苏之间的分歧再次激化,此后中苏两国逐步走向彻底决裂(33)。同时,中国非但没有放弃开发高精尖工业,反而下定决心要加速发展尖端武器(34)。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专家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判断失误,依然是未能深刻把握中国领导人对待经济问题的态度——那就是从政治角度、而不是经济理性角度来考虑经济问题。

    由于中苏分歧对中国发展尖端武器所产生的影响在1961年、1962年表现得并不明显,因此1961年9月、1962年5月完成的SNIE 13-2-61、NIE 13-4-62两份分析中国综合状况的文件,对经济问题的看法都采用了SNIE 13-64文件的结论(35)。但1963年中苏公开论战的爆发,1964年初中国经济的基本恢复与三五计划编制的开始,以及中国很可能马上掌握核武器(36),都证明之前NIE的看法需要修正。在这种背景下,1964年1月28日中情局完成了第二份专门分析中国经济的NIE文件——NIE 13-64文件。

    NIE 13-64文件继承了以前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矛盾是经济资源有限与中国领导人要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愿望之间的矛盾,在“大跃进”期间尝试以群众动员的手段来解决这一矛盾,但由此产生的农业生产倒退和苏联撤走援助加剧了这一矛盾。由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政府在60年代初采取的补救措施效果不佳。(37)该文件特别强调了思想与意识形态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国解决这一矛盾的能力:希望成为强国的强烈民族主义情绪,使中国领导人不但没有放缓工业化速度,而且寻求开发先进武器系统,这对中国有限的经济资源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不愿利用外国经济资源,集体主义对农民生产自由的限制,政治教育对劳动力时间与精力的占用,中国群众政治上的淡漠,都妨碍了中国获得与使用国内外各种资源。(38)

    由于上述限制,该文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估计并不乐观。就农业而言,虽然粮食生产到1963年已经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但人口增长了7500万,而计划生育政策又难以在短期之内减缓人口增长。中国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如加强农业生产电气化、加强灌溉、发展化肥工业、使用动物驱动机械都需要相应配套的投入,且其影响只能是长期的。(39)1963年,整体状况已经恢复到1957年水平的中国工业面临许多问题。虽然具有优先性的工业部门(如石油、合金钢、军事工业等)恢复与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中国不愿意从苏联或者西方国家获得大规模经济技术援助,技术落后与缺乏关键进口设备与部件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限制。而不具有优先性(如原钢、轻工业等)的工业,由于原料供应不足或产品需求不大,因此恢复缓慢、未来发展前景也不乐观。同时中国整个工业发展都面临高级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十分落后的普遍性矛盾。(40)

    该文件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受意识形态的制约,使中国领导人不太可能采取下列三个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措施:一是真正重视农业,让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服从农业的发展;二是采取鼓励自留地发展、扩大私人贸易、保存私人小企业等办法刺激经济发展与生产效率最大化;三是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机械设备与援助(41)。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可能方式是:为了防止粮食生产出现问题而有限度地支持农业与相关工业,但会在农业情况出现好转的情况下停止;会继续保持与西方的经济联系,但范围有限;在经济发展中军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技术落后问题仍将难以解决。该文件特别提出两个后来被证实的担心:一是中国政府并未改变优先发展工业的经济取向,因此中国政府非常有可能急于重新调整经济政策以强调工业的发展,甚至会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就付诸实践;二是在中国领导人中激进主义者力量强大,随着中国经济好转,中国当前的务实主义经济政策很有可能会被打断。(42)

    应当说,NIE 13-64文件的许多看法十分深刻。该文件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些认识,被中国在多年后进行的改革开放中付诸实践,而它对中国当时务实经济政策能否持久的担心不久就变成现实。1964年4月,中情局研究报告处的CIA/RR ER 64-13文件就发现中国开始展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自留地与自由市场受到了打击与限制(43)。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在这方面走向了极端。以继续调整为主旨的三五计划被改变,而开始进行以建设军事工业,特别是尖端武器为核心内容的三线建设。(44)

    中国1964年10月与1965年4月两次成功的核试验,使中情局肯定了军事工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先地位。同时越南战争的升级也迫使中情局不得不关注中国为此进行的经济动员。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成为1966年1月13日完成的NIE 13-5-66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45)该文件发现,越南战争升级后中国在1965年加强对北越的军事与经济援助,并相应地加强了中国南方地区以7个机场、3条铁路干线、若干条公路为中心的军事与交通能力的建设,但除了运送中国与苏联援助物资对中国铁路运输产生一些暂时性的影响,中国经济并未受到很大影响。不过如果越南战争持续升级导致中国援越与加强国防措施,那么中国经济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46)

    该文件承认中国在核武器等先进武器的研制开发上取得了突破,但指出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严重损害了中国工业基础的发展。中苏关系破裂使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先进武器。由于中国科学与工业基础薄弱,这些先进武器的研发工作实际上抽走了中国最稀缺的经济资源——高级的科技人才、工业原料与机械设备。中国不愿获得外国大规模援助与缺乏外汇的现实状况,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从外国获得这些资源的补充,其结果只能是其他不具有优先性的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致使中国工业基础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先进武器的开发进一步使农业发展缓慢,加重了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严重性。在农民自由生产十分有限、人口增长迅速(年增长速度估计为2.25%)的背景下,虽然中国政府强调要发展化肥与农业机械等工业以支持农业,但对其投入远远不够,中国政府每年不得不花费大约4亿美元进口500到600万吨粮食以满足国民消费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优先发展先进武器,无疑妨碍了农业问题的解决。(47)

    考虑到中国领导人发展代价巨大的军事工业、同时又不愿意为了物质刺激与经济效益而减少意识形态上的控制,NIE 13-5-66文件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将以速度缓慢为特征,并以副总理陈毅宣布中国将用30到50年的时间成为一个强国这一声明作为佐证。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该文件对中国发展先进武器的前景持非常冷静的态度,认为中国要继续研发和部署先进武器,会对中国的资金、高级人才、原料、先进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该文件预测,这种研发与部署会占有一定的中国经济资源,削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并使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危机。(48)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印证了中情局关于中国可能会结束现实主义经济政策的预测,不过具体内容要复杂得多。为了及时了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情局研究报告处首先在1967年1月提交了一份题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备忘录,(49)之后中情局于1967年6月29日又完成了专门针对这一问题的NIE 13-5-67文件——这也是60年代最后一份中国经济NIE文件。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及其发展让中情局对毛泽东的经济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NIE13-5-67文件指出,毛泽东是一个革命领袖,而不是一个经济计划者。由于担心官僚主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膨胀,因此毛泽东不断发动各种政治运动强调社会革命、反对物质刺激与专家主义,由此不断干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只不过这次他与中国其他领导人在调整时期经济政策上的分歧在其中也起了作用。(50)相比“大跃进”阶段NIE专家们认为毛泽东是十分精明的经济专家的看法而言,该文件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理解无疑更为深刻。

    NIE 13-5-67文件认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长远性的损害。首先,“文化大革命”对经济造成的最大损害就是党的干部被打倒,削弱了中国领导人对经济的指挥与控制能力。虽然之前的NIE文件预测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现实主义政策可能会被打断,但中情局的情报专家们却未能料到毛泽东会彻底打乱整个党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管理与动员能力恰恰是过去17年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随着党与政府各级组织陷入瘫痪而实行军管的军队缺乏管理能力,中国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都出现了混乱。从长远来看,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其次,“文化大革命”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教育。关闭高校、中小学停课学习毛泽东著作,这打击了中国原来就十分落后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使中国在未来面临各种中高级人才极为短缺的状况。(51)

    NIE 13-5-67文件认为,虽然“大跃进”的教训使得毛泽东不太可能发动另一场“大跃进”并引发严重危机,但党和政府宏观与微观管理功能的丧失、中国教育体系的破碎,再加上两大根本性制约因素——中国农业发展缓慢、先进武器计划代价巨大,决定了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仍然是以缓慢为特征的(52)。就经济发展的短期状况而言,该文件颇有远见地指出,中国经济前景取决于政治局面的发展,如果中国政治动荡不结束,那么中国经济领域的调整发展就会一直受到干扰(53)。从后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该文件的上述预测极具前瞻性,但是该文件关于中国与美国会持久敌对的看法却被70年代初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中美关系的缓和,实际上逐步打开了中国大规模利用外部资源的大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初20年里,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的情报评估工作呈现出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过程:逐步由简单走向深入、由错误百出到日臻成熟。这既反映了美国情报机构逐步累积搜集信息的过程,也说明中情局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估计并不乐观,并对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保守的预测。但一五计划的实际发展情况使得中情局的情报专家们认识到,他们低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动员与统筹全国经济资源方面的巨大能力。随后的NIE文件却矫枉过正,虽然认识到在苏联模式下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农业发展滞后问题,但过于相信毛泽东对这些问题的理性理解与解决能力,因此对“大跃进”盲目乐观,以至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大跃进”的灾难性后果。经过这种认识上的起伏,进入60年代后中情局对中国经济的认识日臻成熟,虽然未能料到中国坚持发展先进武器,但成功预测到调整时期现实主义经济政策的短命。之后指出过度强调军事工业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动荡的持续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干扰。

    总的来说,中情局误读中国经济状况并作出错误预测,几乎都是因为它未能准确把握中国政治领域的变化,特别是毛泽东的思想态度。中情局虽然预测毛泽东可能会终结60年代初的经济调整政策,但是未料到毛泽东会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打乱党的系统,从而使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陷入混乱。

    另一方面,中情局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比较深刻。NIE文件很早就强调了中国人口快速增长问题与农业缺乏投入问题,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之后又关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在60年代初的调整时期,NIE文件指出各种意识形态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限制,更担心激进主义对现实主义经济政策的干扰。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又指出国家经济管理机器的党政机关的被打乱会对经济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令人感慨的是,其中许多问题也早被中国领导人所认识到,例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刘少奇的两种用工制度、两种教育体制的试验,以及周恩来、陈云关于中国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的思考。但是,中共在以后的实践中偏离了这些正确的认识。相比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坚持改革开放数十年而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五六十年代这种思想上的创新在实践中难以持久,其中的经验教训十分值得今天反思与借鉴,这也许就是中情局情报评估文件的参考意义所在。

    注释:

    ①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国务院情报部门在评估中国经济情况时所起的作用很大,后来中情局逐步全面承担起经济情报评估的主要责任,但国务院情报部门的评估活动仍然活跃。相关介绍参见吴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经济情报工作简介》(《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第8期)。

    ②关于中国部分的NIE文件被列入NIE 13系列。2004年中央情报局公开了71件专门分析中国各个方面的高级情报文件,全部可见于中情局电子阅览室:http://www.foia.cia.gov/nic_china_collection.asp。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挑选出37份出版成为Tracking the Dragon: Selected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 on China, 1948-1976,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4;并发布电子版,见http://www.dni.gov/nic/NIC_foia_china.html。在这些文件中有较为完整的NIE 13系列文件。

    ③关于此时中情局NIE所使用的信息情况,见各个文件对数据的讨论部分。美国学术界对中国经济情况进行评估所依赖的资料基础及其问题的探讨,参见陈乃伦《对中国经济资料的估计:可得到的程度、可靠程度和可供使用的程度》(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编、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等译《对中国经济的重新评估(197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102~134页。

    ④在NIE 13-54文件之前中情局还生产了NIE 2(1950年)、NIE 10(1951年)、NIE 58(1952年)、NIE 80文件(1953年),但这些文件的针对性很强,NIE 2关注的是中国介入朝鲜战争,NIE 10考察中共政权、中苏关系与对外行动方针,NIE 58分析的是中苏关系,NIE 80则考察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参见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以下简称NIC),Tracking the Dragon: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 on China During the Era of Mao,1948-1976(以下简称Tracking the Dragon),http://www.dni.gov/nic/NIC_Foia_china.html.

    ⑤CIA, "NIE 13-54: Communist China's Power Potential through 1957", June 3, 1954, Secret, p. 8, in Tracking the Dragon.关于一五计划的发展目标与工业布局,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03页以下。

    ⑥CIA, "NIE 13-54", June 3, 1954, Secret, pp. 9~11, in Tracking the Dragon.关于一五计划期间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有不同看法。1957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布数据为4.8%,根据《李富春传》与《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的相关数据估算,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4.5%,参见房维中、金冲及主编《李富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71页;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第303页。中国学者杨坚白、李学曾计算为3.8%,参见马洪、孙尚清主编《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该数据被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拉迪采用,参见[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中国的兴起,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61页。而NIE 13-54文件的估计是3%,并为之后的NIE文件一直采用。

    ⑦一五计划的公布情况参见《人民日报》1955年7月8日

    ⑧CIA, "NIE 13-56: Chinese Communist Capabilities and Probable Courses of Action through 1960", January 5, 1956, Secret, pp. 8-10, in Tracking the Dragon.

    ⑨CIA, "NIE 13-56", January 5, 1956, Secret, pp. 1~2,in Tracking the Dragon.关于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发展落后对工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参见[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中国的兴起,1949-1965》第166~181页。

    ⑩《人民日报》1955年7月8日

    (11)房维中、金冲及主编《李富春传》,第471页。

    (12)CIA, "NIE 13-57", March 19, 1957, Secret, p.5, in Tracking the Dragon.这一观察是正确的,1957年周恩来、陈云采取了调整政策,解决经济发展过快、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问题。参见房维中、金冲及主编《李富春传》,第474~499页;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第539~560页。

    (13)此时NIE 13-57文件所说的二五计划只是初步大纲,而且受到了反对“右倾保守”运动与1956年冒进的影响,各项指标过高,后在1957年有较大的调整。关于详细情况参见房维中、金冲及主编《李富春传》,第474~499页。

    (14)CIA, "NIE 13-57", March 19, 1957, Secret, pp. 6~8, 23~24, in Tracking the Dragon.

    (15)CIA, "NIE 13-58: Communist China", May 13, 1958, Secret, pp. 12~13, in Tracking the Dragon.

    (16)CIA, "NIE 13-58: Communist China", May 13, 1958, Secret, pp. 13~15, in Tracking the Dragon.

    (17)马寅初:《新人口论》,《人民日报》1957年7月5日

    (18)关于中国领导人对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模式工业化道路的反思过程,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第482~514页。

    (19)中国学者关于苏联援助对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性的研究还很少,已有著作集中在技术援助方面,参见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张柏春等《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1949-1966)》(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2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第539页以下;下卷,第658~680页。

    (21)两份文件的分析与结论十分相似,而NIE 13-59更为简练与全面。

    (22)这种观点后来已被中国与美国学者普遍采纳,相关研究综述见李庆刚《十年来“大跃进”研究若干问题综述》(《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3期)。外国学者类似观点见Alexander Eckste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terplay Of Scarcity And Ideology,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5; Victor D. Lippi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rmonk: M. E Sharpe, Inc, 1987; Stephen P. Andors,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Neville Maxwell(ed.), China's Road To Development,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79等。

    (23)CIA, "NIE 13-2-59: Present Trends in Communist China", February 10, 1959, Secret, pp. 2~7, in Tracking the Dragon; CIA, "NIE 13-59: Communist China", July 28, 1959, Secret, pp. 5~12, in Tracking the Dragon.

    (24)Senior Research Staff on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CIA, "CIA/SRS-12: The Ten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pt. 1, 1959, Confidential,pp. 11~14,美国盖尔公司“解密档案参考系统”(Declassified Document Reference System,以下简称DDRS)数据库,Document No. CK3100101278.

    (25)CIA, "NIE 13-60: Communist China", Secret, Dec. 6, 1960, pp. 4~9, in Tracking the Dragon.

    (26)此时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发布工作停止。中情局主要以50年代官方发布的数据作为基础,以中国报纸、电台广播中透露出来的数据进行推算。同时大量采访了中国离境者与到中国旅行的外国人进行补充。同时,中情局与其他情报机构还使用了各种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总的来说,NIE文件对预测中国经济长期趋势较有信心。见各个文件的相关段落。

    (27)CIA, "SNIE 13-61: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Apr. 4, 1961, Secret, pp. 2~3, in Tracking the Dragon.

    (28)该文件估计中国的粮食生产从1958年的2.12亿吨降到了1959年的1.9亿吨,1960年估计只有1.8亿吨到1.9亿吨。同时中国人饮食质量下降,肉类、植物油与豆类这样高营养食物的摄入量降低。同时,国民经济增长率急剧降低:估计1958年为18%、1959年为12%,而1960年只有大约8%。此外,中国主要出口产品农产品大量减少,由于之前的资本物进口与此时的大规模粮食进口,中国外贸收支平衡出现了严重的赤字。CIA, "SNIE 13-61", Apr. 4, 1961, Secret, pp 3 and 5, in Tracking the Dragon.

    (29)CIA, "SNIE 13-61", Apr. 4, 1961, Secret, in Tracking the Dragon., 第2~4页。

    (30)CIA, "SNIE 13-61", Apr. 4, 1961, Secret, in Tracking the Dragon., 第6~7页。

    (31)CIA, "SNIE 13-61", Apr. 4, 1961, Secret, in Tracking the Dragon., 第7~9页。

    (32)苏联在1961年向中国提供了米格歼击机等方面的军事援助。同时中国接受了苏联50万吨蔗糖的援助,而拒绝了100万吨粮食援助的提议。1961年4月,中国与苏联达成协议,将1960年中国贸易欠款分5年期分期归还。1961年苏联还向中国贷款3.296亿卢布等。此时中苏外交关系也有所缓和。参见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新华出版社,2007)第284~295页。

    (33)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第296页以下。

    (34)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5期。

    (35)CIA, "SNIE 13-2-61: Communist China in 1971", Sept. 28, 1961, Secret; "NIE 13-4-62: Prospects for Communist China", May 2, 1962, Secret, in Tracking the Dragon.

    (36)关于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评估情况,参见詹欣《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评估与预测(1955-1967)》(《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7)CIA, "NIE 13-64: Economic Prospects for Communist China", Jan 28, 1964, Secret, pp. 3~4, in Tracking the Dragon.

    (38)CIA, "NIE 13-64", Jan 28, 1964, Secret, pp. 4~5, in Tracking the Dragon.

    (39)1963年粮食总产量大约1.75亿吨到18亿吨,接近1962与1957年的水平。但是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的生产仍未能有较大的恢复。CIA, "NIE 13-64", Jan 28, 1964, Secret, pp. 5~6, in Tracking the Dragon.

    (40)CIA, "NIE 13-64", Jan 28, 1964, Secret, pp. 6~8, in Tracking the Dragon.

    (41)NIE 13-64文件认为,这些措施虽然需要两三年才能发挥效果,并且需要推迟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可能推迟5到10年),但会使中国农业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基础更为牢固与健康。CIA, "NIE 13-64", Jan 28, 1964, Secret, p. 10, in Tracking the Dragon.

    (42)CIA, "NIE 13-64", Jan 28, 1964, Secret, p. 11, in Tracking the Dragon.

    (43)Office of Research and Reports, CIA, "CIA/RR ER 64-13: Little Chance of Communist China Regaining Economic Momentum", Confidential, Apr. 1964, p. 7, DDRS: Document Number: CK3100355266.

    (44)毛泽东否定三五计划、转而要求进行三线建设十分突然,当时负责三五计划设计的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都感到十分意外。参见房维中、金冲及主编《李富春传》,第619~647页。关于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参见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

    (45)在NIE 13-5-66形成之前,1965年12月1日中情局研究与报告处提交了CIA/RR ER 65-32文件来分析中国经济状况,其内容、结论与NIE13-5-66文件相似,但十分详细,可作为进一步参考。Office of Research and Reports, CIA, "CIA/RR ER 65-32: Economic Prospects for Communist China", 1965, December 1,Secret, DDRS: CK3100107678。

    (46)CIA, "NIE 13-5-66: Communist China's Economic Prospects", Jan. 13, 1966, Top Secret, pp. 6~7, in Tracking the Dragon.

    (47)CIA, "NIE 13-5-66", Jan. 13, 1966, Top Secret, pp. 7~10, in Tracking the Dragon.

    (48)CIA, "NIE 13-5-66", Jan. 13, 1966, Top Secret, p. 10, in Tracking the Dragon.

    (49)Office of Research and Reports, CIA, "Memorandum: The Impac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n the Economy of Communist China", January 10, 1967, Top Secret, DDRS: Document No. CK3100165559,第1~3页。该文件观察到,到1966年末为止,“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虽然一些工厂出现停工、运输出现堵塞以及取消长工资的计划对工人积极性造成了打击,但都影响有限。“文化大革命”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表现最严重的是教育方面与经济管理方面:各种学校的关闭以及研究人员被迫从事革命;党的系统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权威被打倒,经济管理出现了混乱。该文件认为,如果“文化大革命”继续扩散,军事工业与农业会遇到麻烦,而且各种混乱将可能会产生互动而使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中国经济的前景并不乐观。

    (50)CIA, "NIE 13-5-67: Economic Outlook for Communist China", June 29, 1967, Secret, p. 3, in Tracking the Dragon.

    (51)CIA, "NIE 13-5-67", June 29, 1967, Secret, pp. 4~7, 10, in Tracking the Dragon.

    (52)CIA, "NIE 13-5-67", June 29, 1967, Secret, pp. 1, 9~10, in Tracking the Dragon.

    (53)CIA, "NIE 13-5-67", June 29, 1967, Secret, p. 3, in Tracking the Dragon.

 

转自《中共党史研究》(京)2010年1期第39~48页

 

责任编辑:刘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