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眼中的“他者” 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嫌隙,有历史的前怨,也有冷战时代的后仇,关键是西方精英社会在骨子里从来都把俄罗斯人排除在“西方文明”之外。曾为里根当过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苏联和东欧专家派普斯(Richard Pipes),在自己的《俄国革命的三个为什么》著作里就表达过:“从欧洲史的视角来看俄国的历史,俄国的国家权威,不是民间自下而上涌现的,而是自上而下建立的。俄国的平民只是国家威权的从属物,从这个角度,俄国这个国家,气质上是东方的。” 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不安全感并没有完全消失,大量的足以消灭地球许多次的核武器,复杂的地区和民族矛盾让西方国家一直小心翼翼地防范俄罗斯再次重启帝国梦想。西方一方面积极在政治上推销西方的宪政民主制度,力图在政治上防止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的复活,在经济上扶植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另一方面,西方试图在军事上小心地推动俄罗斯的核裁军计划,在地缘政治上弱化和瓦解俄罗斯的势力范围。通过北约和欧盟的双东扩,西方阵营不仅整合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空间,还将战略触手慢慢伸向原苏联空间。可以说,西方世界一直没有放弃改造俄罗斯,试图将俄罗斯约束在一个更狭窄的地缘政治空间内。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不仅并未准备接纳俄罗斯,甚至不愿承认俄罗斯的地区大国地位。 在西方精英的眼里,俄罗斯依然是西方文明世界中的“异类”,仍然将其视为政治、文化和安全上的威胁。当西方国家试图通过颜色革命、更迭政权的方式打破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平衡时,普京逐渐失去了耐心,俄罗斯选择用“硬实力”来回击外部挑战。俄罗斯本能的反击和冲动,实际上更强化了西方社会的不安全感和排斥心理。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政府选择以军事方式解决南奥塞梯问题,此举遭致俄罗斯的军事回击。俄格战争直接导致美俄关系重启失败,欧盟启动了整合原苏联国家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排斥俄罗斯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实际上就是瓦解独联体组织的经济一体化计划,旨在强化西方民主价值观和扩大欧洲经济一体化空间。同样是在2014年,当乌克兰国内遭遇欧洲一体化危机,欧盟和美国积极介入调停的后果是亚努科维奇政权的崩溃。自2000年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俄罗斯政治转型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西方社会看来,普京所倡导的“新保守主义”内涵实际上就是,在政治上反对照搬西方,主张政体必须适应本国国情,强调中央垂直管理在转型时期的重要性。普京强调继承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引导全民回归以爱国主义、宗教信仰、家庭观念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反对西方式自由主义观念侵蚀。特别是普京在外交上坚持国家主权至上,反对西方以维护人权的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努力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试图打造以俄罗斯为中心的世界政治一极。普京对俄罗斯未来的设计显然是与以美国及西方国家主导的西方社会价值观分歧更加明显,于是双方借乌克兰危机而产生的地缘政治博弈在所难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