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世界史 > 观点 >

为什么要永远铭记东方主战场(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胡德坤 韩永利 参加讨论

    中国抗战限制日本西进,推动了北非—地中海战场的战略转折
    中东在地缘上是欧亚非交汇枢纽,是二战中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两大阵营都极为重视的战略链接地域,德日法西斯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实现中东会师。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就有西进印度、印度洋与德国在中东会师,迫使英国屈服,以便集中力量同美国决战的战略企图。1941年12月6日,日本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总长给天皇的奏折中指出:在发动南方作战后,日本最大的愿望是要求德意向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建立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日本取得太平洋战争初期的胜利,为日本实现德日会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
    但是,由于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日本西进印度、中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足够的陆军兵力。正如美英军事首脑在1942年初的“阿卡迪亚”会议上指出的,最能限制日本进兵印度的就是其“兵源”。
    1942年4月,日本海军在印度洋攻击锡兰岛科伦坡英国军事基地,击败英国东方舰队,大有控制印度洋之势。这一时期英国在北非正面临德国隆美尔军团的凌厉攻势,被迫退守埃及,如果日本此时切断了经红海到埃及的交通线,英国将两面受敌,德日就有可能在中东会师。但是,美英对日本陆军难以从中国脱身的窘境是有深刻认知的,如罗斯福在多次阐明这一点后就准确地判断,“德日会师是要大费周折的”。 丘吉尔也明确地指出中国战场的战略价值:“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会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正是由于中国战场的制约,日本海军短暂进入印度洋后,未得到陆军战略部队的跟进配合,也就没有对印度、中东形成致命的战略威胁。
    1942年5月下旬至7月,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兵团”攻入埃及,与英军在阿拉曼形成战略对峙局面。此时,日本拟出西进计划,试图借德军北非胜利,将日本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幻想实现德日会师、扭转太平洋战局。但是,此时日本已经陷入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双重打击之中,用兵乏力。日本陆军认为,计划中的两个师团进攻印度远远不够,但又无机动兵力调动。最后,困境中的日本无奈放弃了西进计划。
    同年8月至11月,英军赢得阿拉曼战役胜利,美英盟军登陆北非,彻底击败北非德意军队,完成了北非地中海战场的战略转折,中国战场对日本西进的制约,为这一转折提供了重大支持。
    苏美英盟国在各大战场的战略转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防御转向进攻的标志,东方主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战略牵制,为这一伟大转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