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19世纪前,人们只能从《圣经》和古典学家的作品中知晓一些关于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故事。然而,随着近东考古学的创立和发展,两河流域的大量文物得以发掘出土,并收藏于诸多博物馆、图书馆和私人藏家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出土文物,就不可能有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复活”。 大英博物馆收购大量文物 世界上拥有两河流域文明藏品最多的博物馆是大英博物馆,它的中东展馆藏有30多万件两河流域文物,其中包括13万件楔形文字泥板文书。数量如此庞大的藏品主要分两个时段陆续进入大英博物馆,一是19世纪中期,二是20世纪上半叶。 1825年,英国人克劳迪亚斯·里奇从伊拉克将大型人面飞牛石像、精美的亚述浮雕和若干楔形文字材料运到伦敦,轰动了整个城市,大英博物馆出资1000英镑买下这些来自东方的艺术品,展出后产生了强烈反响。1845—1851年,英国近东考古学之父奥斯丁·莱亚德在伊拉克北部的尼姆如德(新亚述国王阿舒尔那希尔帕二世的首都卡拉赫)和库雍基克(新亚述首都尼尼微)进行发掘,出土人面飞牛神兽拉玛苏、亚述猎狮浮雕石板、沙尔马那萨三世黑色方尖碑。1852—1854年,他的助手霍尔木兹德·拉萨姆发掘了尼尼微的阿舒尔巴尼拔王宫,出土著名的“国王猎狮”浮雕石板,并在阿舒尔巴尼拔图书馆遗址中出土楔形文字泥板3万余件。这些无价瑰宝主要集中于新亚述时期(前911—前612年),目前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1857年,楔形文字破译成功,标志着亚述学的诞生,同时也刺激了近东考古学家发掘楔形文字泥板的动力。1873年,大英博物馆的雇员乔治·史密斯在尼尼微遗址发掘出土了“洪水泥板”的残缺部分,冲击了学界对《圣经》洪水故事的理解。这一珍贵文物也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1922—1934年,大英博物馆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由英国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负责,对乌尔王陵进行挖掘,出土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比如乌尔军标、扶树公羊、乌尔王棋、牛头竖琴,以及普阿比王后墓中的珠宝首饰(黄金短剑、黄金头盔、黄金酒杯、王后头饰等)。这些瑰宝属于早王朝时期的乌尔第一王朝(约公元前2600年),除部分文物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外,大部分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两河流域文物中,最有名的无疑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1901年,法国人雅克·德·摩尔根主持发掘苏萨遗址,出土一根闪长岩制成的石柱,上面刻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除此之外,卢浮宫对两河流域文物的收藏主要集中于三个时间段: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及20世纪前期。 1843年,法国人保罗-埃米尔·博塔在伊拉克北部发掘了新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的新都萨尔贡堡的王宫,出土了大量文物,例如人面飞牛拉玛苏巨像。这些巨大石像被艰难地运到巴黎,摆放在卢浮宫博物馆的近东部。 1881—1891年,法国考古学家欧内斯特·德萨尔泽克在两河流域南部吉尔苏遗址(今伊拉克泰罗)的发掘,奠定了苏美尔学的基础,为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的破译提供了关键的物质材料。在吉尔苏的发掘中,出土了麦西里姆权标头、埃安那吞鹫碑、古地亚雕像和 2万多块苏美尔语楔形文字泥板,卢浮宫博物馆出资13万法郎,购得了这批宝贵文物。 自1933年起,法国将近东考古的重心从伊拉克转向叙利亚,在叙、伊边境附近的马瑞遗址建立了新的考古基地。马瑞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2900—前1759年,它曾经见证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兴盛。该遗址出土楔形文字泥板数万件,除部分收藏在卢浮宫博物馆外,其余藏在叙利亚的阿勒颇博物馆。这些泥板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尤其是汉谟拉比时期最重要的间接史料。 柏林近东博物馆藏品奠定赫梯学基础 柏林近东博物馆位于著名的博物馆岛上,隶属于知名的佩加蒙博物馆,是德国收藏两河流域文物最多的机构。 1902—1914年,在德国东方学会的资助下,罗伯特·科尔德威对两河流域南部最重要的遗址——巴比伦城进行了挖掘。在发掘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的伊什塔尔门和盛典大道遗址时,科尔德威把墙上的砌砖拆掉,运到柏林,然后按照原式样进行复原,最后涂上以蓝色为主的釉画。伊什塔尔门高约14米,长约30米,现在展览于近东博物馆的前门大厅。 同一时期,科尔德威的助手瓦尔特·安德烈主持发掘了亚述首都阿舒尔城,出土泥板文献1.6万多块,另有棱柱铭文、圆柱铭文、印章、雕塑和其他文物不计其数。这些文物分别收藏于柏林近东博物馆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 德国人在两河流域第三个重要的发掘遗址是乌鲁克,发掘工作从1912年持续到1978年,出土文物收藏于柏林近东博物馆和伊拉克国立博物馆。柏林近东博物馆里的乌鲁克城墙,用大小相等的泥钉有规律地罗列堆积而成。此外,乌鲁克出土的“古朴泥板”,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200年,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柏林近东博物馆第四类藏品是德国考古队在哈图沙遗址发掘的赫梯文物,这为赫梯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906—1994年,德国东方学会和德国考古研究所先后在哈图沙遗址展开旷日持久的发掘工作,发现赫梯语、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泥板文书约3万件,除部分收藏在近东博物馆外,其余分别收藏于土耳其的安卡拉博物馆和伊斯坦布尔博物馆。 伊拉克博物馆藏品迅速增多 伊拉克国立博物馆建于1926年,1934年伊拉克政府颁布文物法,禁止将伊拉克境内出土的文物带出国境。此后,伊拉克博物馆的两河流域藏品数量迅速增加。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大量文物被盗被毁,造成巨大损失,博物馆也被迫封馆,2015年才重新开馆。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被盗后来被追回的重要文物有乌鲁克面具、雪花石膏大瓶等。前者系1939年德国考古队在乌鲁克发掘出土,被称为“苏美尔的蒙娜丽莎”,约20厘米高,年代为公元前3100年,是人类最早的头部造像之一;后者系1933—1934年德国考古队在乌鲁克发掘出土,高约1米,年代约为公元前3200—前3000年,大瓶外表的图式分为四栏,由下到上分别描绘了水和植物、牛羊动物、服务人员、女神伊南娜,体现了古代苏美尔人对自然界的认识。 美国博物馆收藏大量楔形文字材料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建于1887年,大多数文物来源于1922—193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大英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对乌尔王陵的发掘。主要藏品有:王冠、小雕像、乐器(著名的牛头竖琴),以及大约3万块楔形文字泥板。此外,1888—189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队发掘尼普尔遗址时,共出土5万多块泥板,除部分收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外,其余则被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和德国耶拿大学收藏。 耶鲁大学图书馆的“耶鲁巴比伦藏品”(Yale Babylonian Collection)是美国最大的两河流域文物与楔形文字材料收藏品,共藏有楔形文字材料约4万件,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勾股定理”泥板(编号YBC 7289),这件古巴比伦时期的数学泥板要比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定理早1000多年。 除了上述主要博物馆藏品外,还有很多两河流域文物和楔形文字材料收藏于其他博物馆、图书馆和私人藏家手中。正是通过这些珍贵文物和资料,我们才得以对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有所了解。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