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萧梁官班制渊源考辨(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历史研究》2013年4期 杨恩玉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阎步克:《品位与职位》,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60—409页。
    ②《南史》卷60《徐勉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478页。
    ③岳珂:《愧郯录》卷7《官品名意之讹》,《丛书集成初编》第084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6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66、67《官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97—608页。
    ⑤《资治通鉴》卷147《梁纪三》,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4576页。
    ⑥牟发松:《从南北朝到隋唐——唐代的南朝化倾向再论》,《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⑦叶炜:《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7页。
    ⑧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韩昇、刘建英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18页。
    ⑨《通典》卷37《职官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22页。
    ⑩《隋书》卷33《经籍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68页。
    (11)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第5315页。
    (12)《唐六典》卷6《刑部尚书》,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84页。
    (13)《梁书》卷2《武帝纪中》,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39页。
    (14)《唐六典》卷6《刑部尚书》,第185页。
    (15)《梁书》卷25《徐勉传》,第387页。
    (16)《隋书》卷33《经籍志二》,第968页。
    (17)《唐六典》卷16《卫尉寺》,第459页。按,据《隋书·百官志上》,梁十二卿丞分布在一至五班,卫尉等七丞在四班,与此不合。《唐六典》卷15《光禄寺》:“宋、齐列卿丞并视朝请,梁天监七年,改视员外郎。”(第443页)奉朝请二班,员外散骑侍郎三班。这与“列卿丞班第三”的记载相吻合。即列卿丞原来一律为三班,后来发生变法,分出高低,散布一至五班。这说明《梁选簿》所载是天监七年时的官班,而《隋志》所载官班制是后来的状况。
    (18)《唐六典》卷22《少府监》,第574页;卷27《太子家令寺》,第698页。
    (19)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第5315页。
    (20)《通典》卷38《职官二十》,第1032页。
    (21)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第191页。
    (22)《通典》卷35《职官一七》,第959页。
    (23)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第193页。
    (24)张旭华:《萧梁官品、官班制度考略》,《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后收入《九品中正制略论稿》,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41页。
    (25)《唐六典》卷9《中书省·主事》:“魏氏所置。历宋、齐,中书并置主事,品并第八。梁中书令史二人,品第八。……隋初。诸台省并置主事令史,皆正第九品上。”(第277页)根据前后文可知,“中书令史”的“中书”为“主事”之讹,形近而误。
    (26)《唐六典》卷18《大理寺》:诸卿“魏、晋、宋、齐、梁、陈俱第三品”。(第502页)这与《通典》、《宋书·百官志下》、《隋书·百官志上》记载的魏、晋、宋、陈诸卿官品完全一致。由此可知,梁朝十二卿皆为三品。下文诸卿官品的判定据此,不赘。
    (27)《唐六典》卷18《大理寺》载:大理“主簿二人,从七品上”,自注曰:“魏、晋、宋、齐、梁、陈大理皆有主簿,晋至陈俱二人,正七品上,皇朝因而降之。”(第503页)阎步克推测,自注中的“廷尉主簿之‘七品’应为‘九品’之讹”。(《品位与职位》,第295页)其实不然。如果“正七品上”的“七品”为“九品”,则与唐朝“因而降之”、为“从七品上”相抵牾。故,“七品”不误。魏晋南朝的官品没有正、从、上、下,“正七品上”应为“七品”。
    (28)《唐六典》卷22《少府监》:梁少府卿,“班第十一,品从第四。陈因之”。(第571页)此官品有误,如上文所述,应为三品。“品从第四”是《唐六典》的编者由“班第十一”换算而来。故笔者赞同陈苏镇的观点:“梁代官品本无正、从之别”,《唐六典》中关于梁官品的“正、从字样都出于《唐六典》的班、品换算”。(转引自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366—367页)
    (29)《唐六典》卷23《将作监》:梁大匠卿“班第十,品正第五。陈因之”。(第593页)此官品也是由官班换算而来,不足采信,应为三品。下文的官品判断仿此,不赘。
    (30)《唐六典》卷26《司经局》:梁太子洗马“班第六,正七品。陈因之”。(第666页)陈太子洗马为六品,梁也应为六品。
    (31)《唐六典》卷26《太子右春坊》:梁太子中舍人,“班第八,正六品。陈因之”。(第670页)陈太子中舍人为五品,梁亦应为五品。
    (32)《唐六典》卷26《太子右春坊》:梁太子舍人,“班第三,从八品。陈因之”。(第671页)陈太子舍人为七品,梁亦应为七品。
    (33)岳珂:《愧郯录》卷7《官品名意之讹》,第56页。
    (34)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360—409页。
    (35)牟发松:《从南北朝到隋唐——唐代的南朝化倾向再论》,《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6)参见杨恩玉:《萧梁官班制的形成考论——以流外七班、三品勋位及蕴位为中心》,《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4期。
    (37)参见杨恩玉:《官班制的性质、编制标准与作用考论》,《史学月刊》2012年第10期。
    (38)张旭华:《从孝文帝清定流品看北魏官职之清浊》,《北朝研究》1992年第1期,后收入《九品中正制略论稿》,第312—313页。
    (39)《通典》卷21《职官三·散骑常侍》,第553页。
    (40)参见杨恩玉;《官班制的性质、编制标准与作用考论》,《史学月刊》2012年第10期。
    (41)最近阎先生的观点有修正,“十八班主要用于管理官资,因而与官品性质不同,并非九品18等的‘变相’。”(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7页)
    (42)《通典》卷19《职官一》,第481页。
    (43)郑樵:《通志二十略·职官一》,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978页;《通志二十略·职官七》,第1237页。
    (44)《汉书》卷83《朱博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405、3406页。
    (45)卫宏:《汉旧仪》卷上,孙星衍等辑:《汉官六种》,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72页。
    (46)《后汉书》卷33《郑弘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55页。
    (47)岳珂:《愧郯录》卷7《官品名意之讹》,第55—56页。
    (48)《三国志》卷16《杜畿传附子恕传》注引《杜氏新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98、502页。
    (49)《通典》卷36《职官一八》,第991—992页。
    (50)《隋书》卷26《百官志上》,第729—730页。
    (51)《晋书》卷41《刘寔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191页。
    (52)《太平御览》卷242《职官部四十·翊军校尉》引王隐《晋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册,第326页。
    (53)《晋书》卷50《庾峻传》,第1392页;卷70《卞壶传附父粹传》,第1867页。
    (54)《隋书》卷26《百官志上》,第738页。
    (55)官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第126页。
    (56)《唐六典》卷26《太子詹事》,第662页。
    (57)《晋书》卷67《郗鉴传附孙恢传》,第1805页;卷56《江统传附子虨传》,第1538页。
    (58)《宋书》卷74《臧质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910页。
    (59)《唐六典》卷14《太常寺》,第394页。
    (60)《宋书》卷66《何尚之传》,第1733—1734页。
    (61)《南齐书》卷42《王晏传附弟诩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744页。
    (62)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295页。
    (63)《南齐书》卷16《百官志序》,第311页。
    (64)《隋书》卷26《百官志上》,第725页。
    (65)《南齐书》卷16《百官志》,第315页。
    (66)《唐六典》卷21《国子监》:晋国子助教,“官品视南台御史,服同博士。……宋、齐并同”。(第559页)
    (67)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295页。
    (68)阎步克考证,晋、宋、齐的国子博士,“均应官品第五”。(《品位与职位》,第290页)《唐六典》卷21《国子监》:国子博士,“晋官品第六,介帻,两梁冠,服、佩同祭酒。宋、齐无所改作”。(第559页)《通典·晋官品》与《宋官品》的“诸博士”或“博士”皆为六品。《宋书·百官志下》,博士也是六品。笔者认为要推翻以上三书完全一致的记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仍依据史书记载。
    (69)《唐六典》卷2《吏部尚书》,第26页;卷9《中书省》,第273页。
    (70)《通典》卷21《中书省》,第562页。
    (71)这一高屋建瓴的观点承蒙南京大学张学锋教授提示,此致谢忱。
    (72)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408页。
    (73)《梁书》卷1《武帝纪上》,第23页。
    (74)《南齐书》卷16《百官志》,第311页。
    (75)《艺文类聚》卷48《吏部尚书》引《晋诸公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857页。
    (76)张鹏一编著:《晋令辑存》,徐清廉校补,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第263—264页。
    (77)张鹏一编著:《晋令辑存》,第52页。
    (78)张鹏一编著:《晋令辑存》,第223页。
    (79)《晋书》卷46《刘颂传》,第1306、1308页。
    (80)《晋书》卷46《李重传》,第1310页;《通典》卷16《选举四》,第387页。
    (81)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396—397、408—409页。
    (82)《晋书》卷106《石季龙传上》,第2764页。
    (83)《隋书》卷26《百官志上》,第748页。
    (84)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第122页。
    (85)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第207页。
    (86)《隋书》卷33《经籍志二》,第968页。
    (87)《旧唐书》卷46《经籍志上》:“《百官阶次》一卷,范晔撰。《宋百官阶次》三卷,荀钦明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000页)
    (88)《南齐书》卷23《褚渊传》,第427页。
    (89)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405页。
    (90)《唐六典》卷2《吏部尚书·郎中》,第29页。
    (91)《南齐书》卷52《王逡之传附从弟珪之传》,第903页。
    (92)《隋书》卷26《百官志上》,第738页。
    (93)《唐六典》卷14《太常寺》,第396—397、400页。
    (94)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第190—191页。
    (95)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250页。
    (96)《隋书》卷26《百官志上》,第729、738页。
    (97)《唐六典》卷2《吏部尚书》,第26页。
    (98)《隋书》卷26《百官志上》,第729页。
    (99)《隋书》卷27《百官志中》,第751页。
    (100)《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上》,第725、726页。
    (101)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第244页。
    (102)《宋书》卷39《百官志上》,第1220页。
    (103)《晋书》卷24《职官志》,第72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