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关于当前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几个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孙英

    【作者简介】孙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北京 100080)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此谨谈点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不一定正确,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一、近年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取得的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学术活动比较频繁,重要成果不断涌现,研究队伍逐步壮大,研究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举办了一系列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纪念活动,组织了有关学术研讨会。2003年以来,围绕毛泽东、任弼时、邓小平和陈云同志等领袖人物的诞辰纪念,中央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有关部门也推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传(1949-1976)》、《任弼时传》、《邓小平年谱(1975-1997)》和《陈云传》;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央组织部合作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词典》;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拍摄的有关领袖人物的电视专题片和电视剧。与此同时,中央还组织了对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史重要人物的纪念和研究,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党史人物研究的发展,是党史人物研究繁荣昌盛的强劲动力。
        第二,各省区市对党史人物的研究明显加强,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大批传记类图书和影视作品。近几年来,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和学术团体对党史人物的研究十分活跃。大部分省级党史部门根据对领袖人物和当地党史人物的研究规划,推出了一批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比如,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经过十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已经编撰出版《吉林党史人物》13卷,共324万字,收入316位党史人物的传记,并且还准备为276位党史人物立传。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近几年来拍摄了《毛泽东在浙江》、《邓小平在浙江》、《陈云在浙江》等电视专题片,出版了相关画册。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与实践研究会、邓小平研究中心和当代人物研究会等学术团体进行有关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与辽宁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对已经出版的传记作品进行评奖,推动党史人物研究的深入和传稿质量的提高。全国市级和县级党史部门,多把党史人物研究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编撰的传记图书数以百计,涉及的党史人物数以万计,并在这个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资料,弄清了许多史实,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发挥了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积极发挥党史人物研究主要学术团队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出新的重要成果。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一个全国性的党史人物研究的学术团体,成立20多年来,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在2001年出版了《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共10卷,1000万字,共收入领袖人物、革命先驱、英雄模范、军事将领等11个方面263位著名中共党史人物的传记。与此同时,继续推进《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个50卷的编撰。目前,第86卷的编审工作已经完成。更为重要的成果是,经中央军委批准,与军队方面合作编撰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系列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这套丛书共收入380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传记,分40卷1600多万字。2007年首批出版1至12卷,向建军80周年献礼。这个任务的完成,是解放军高级将领研究方面的一个重大收获,也是党史人物研究方面的重大成果。
        第四,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红色旅游活动,党史人物的宣传声势大,推动了党史人物的研究。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从2005年2月1日开始,中央各主要媒体开办了《永远的丰碑》等重要专栏,连续刊发430多位党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许多地方报刊和电视台也有类似节目,宣传当地的党史人物。这个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以英雄、模范为主体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的最大的一次宣传活动,持续时间长、影响大,受到广泛好评。另外,为配合红色旅游活动,中央确定和实施了韶山、井冈山和延安等被称作“一号工程”的三个建设项目,掀起了红色旅游热潮。这些项目虽然都是综合性的,但党史人物在其中发挥着主要支撑作用。
        第五,党史人物研究组织有所发展,研究的重点开始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转变,口述史渐成热点,一些有争议的党史人物研究仍然比较活跃。2005年,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了党史人物研究组,河北省成立了党史人物研究会,还有一些省市在筹建相应的组织。研究方面,民主革命时期党史人物的研究特别是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不断深化,硕果累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人物的研究已经受到重视,特别是口述史的作品,受到广泛欢迎,渐成出版热点。吴德的《当代风雨纪事》、钱其琛的《外交十记》、陈锦华的《国事忆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党史上一些有争议的人物研究仍然比较活跃。仅2005年,有关陈独秀的传记类图书,至少有五种新版本。
        二、党史人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几年来,党史人物研究成果的数量虽然比较多,但有分量、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传之久远的作品还比较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史实错误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史人物传记作品在史实方面的错误比较多,既有不严肃认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对相互矛盾的资料不作比较研究,对存在疑问的问题不作科学论证,等等。党史人物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首先要弄清史实。史实不清楚、不准确,历史叙述和论断就失去了基础。
        第二,停留在历史过程的叙述,思想内涵不够深刻。一些传记作品停留在叙述人物经历的较浅层面上,对人物成长发展的内在关系和相关联系分析不够,对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不深入,对历史发展趋势与党史人物的关系把握不准确,传主能给人以启示、感悟的内容没有更多挖掘出来。
        第三,评价党史人物存在着拔高的现象,不够客观准确。有些传记把党史人物写得从小革命,一贯正确,从来就没有缺点错误,也没有成长过程,是“高大全”式的人物,与科学评价党史人物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评价标准不够清晰、明确,也有一些评价方式带有模式化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时,工作人员多次建议把“我的一个大失误”这几个字去掉,而小平同志坚持保留。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以他检讨自己失误结束的。每个人读到这段话,都会为小平同志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格而肃然起敬。可见,客观准确地评述党史人物,包括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的失误和教训,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历史人物,使传记作品产生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更加具有社会历史价值。
        三、对党史人物研究发展趋向的一些看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开始是围绕对重要党史人物评价的拨乱反正展开的。经过改革开放30年,党史人物研究将如何发展?可能出现什么趋势?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党史人物研究的重点,将以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人物研究为主,继续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人物的研究转变。
        第二,研究的对象,将以党政军方面的重要党史人物为主,向其他方面的党史人物拓展,特别是在高层党史人物研究继续发展的同时,地方党史人物的研究将更加活跃。
        第三,研究的内容,将以党史人物的生平业绩为主,向他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和作用研究深化。
        第四,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将以传记著作为主,向影视作品、口述史作品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发展。
        第五,一些有争议的党史人物,仍将是关注的热点。
        四、对今后党史人物研究的一些意见
        第一,继续提高对党史人物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强化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是中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史诗,涌现出无数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英雄、模范。他们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时代的代表。他们的生平业绩、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范,集中体现了民族崛起的艰辛历程,承载着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党史人物,就是从人物的角度,研究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深化我们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识,更好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所以,研究党史人物的意义重大,我们从事党史人物研究的同志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党史人物研究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取得更大的成绩,进一步发挥好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二,进一步明确党史人物研究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党史人物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我们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同时,要继续坚持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精神。有人认为,这两个《历史决议》过时了,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偏离甚至否定两个《历史决议》的倾向。这是完全错误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是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的,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起到了重大作用。第二个《历史决议》,是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对于完成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推进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这两个《历史决议》,都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光辉文献。虽然几十年过去,时代前进了,但它们的基本精神、重大结论和重要论断仍然是正确的。我们党史人物研究者,必须坚持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精神。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还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自觉地与近年来出现的否定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同那些污蔑、攻击党的领导,企图为某些反动人物甚至汉奸翻案的错误作斗争。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仍在千方百计地歪曲、污蔑和攻击中共党史和党的领袖。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决不能小看。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历史的、现实的,内部的、外部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但在其解体前夕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起到了很坏的推动作用。
        第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党史人物,科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一切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叙述和评价党史人物。首先,史实要真实可靠。即对党史人物生平事迹和相关历史的叙述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真实性是实事求是的基础,是党史人物研究成果生命力的基础。如果一个传记的真实性出了问题,它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的研究,一是必须大量地占有史料,只有这样,才可能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二是要对史料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弄清事实,弄清联系,弄清主次,弄清本质和非本质,把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史料作为立论的依据;三是要对史料进行必要的取舍,正确地运用史料。对史料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不能断章取义,任意组合。而且,个别史料的真实不一定反映历史的真实。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要在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基础上,对史料进行科学的取舍,按照历史的逻辑,进行正确的叙述。其次,评价要正确。即对党史人物的评价应当是全面的、客观的、历史的,应该从一个人的主流、大节上去评价,从历史的功绩、贡献上去评价,看他的社会实践是不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有没有自己的创造和贡献。我们不应该苛求党史人物,而应该正确看待他所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和所犯的错误,而不能以偏概全和情绪化地评价党史人物。最后,努力获得对历史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好历史经验。邓小平同志在研究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原因时说,有一点就是制度出了问题,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这就是对规律的揭示,总结了我们永远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我认为以下四点特别重要:一是始终站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高度总结历史经验;二是始终站在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总结历史经验;三是始终站在总结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四是始终站在当代世界的时代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我们的党史人物研究要总结好历史经验,获得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应当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的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态度。
        第四,进一步端正党史人物研究的学术风气,取得更多的优秀成果。总的说来,目前党史人物研究的风气是好的。但毋庸讳言,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端正党史人物研究的学术风气。首先,是要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大力弘扬良好的治学态度,严肃认真、刻苦钻研、科学严谨、求真务实。治学态度,说到底是个做人的品德问题。因此,端正学风,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要醇化人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而不是沽名钓誊、追逐名利。其次,要把研究摆在第一位,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切忌东拼西凑,敷衍成篇。再次,要高瞻远瞩,眼界开阔,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时代的理论成果和认识水平,贯通历史与现实,总结出能反映历史规律和具有人生教益的经验教训。最后,是要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章法严谨,文辞讲究,通俗易懂,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本文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孙英同志于2006年5月18日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结束时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

转自《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3期第60~63页
    

责任编辑:刘悦  钟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