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清代城市水环境污染的记载,主要集中于浚河文献、近代报刊和外人记录等资料中。一类反映中国城市水质的污染问题,清代业已存在,至晚清已颇为严重。不仅大的江河水质浑浊,城市水环境亦难如人意,特别是19世纪以降,污染日渐严重,就是一些中小城镇,水质污染问题也开始浮现。另一类则反映清代城市水环境就是到了晚清,仍相当不错,特别是跟现代相比,似乎说不上污染。这就要求不能仅就记载的字面含义来理解史料,而要将那些记载置于具体的时空和语境中来认识,唯有如此,才可能比较全面并尽可能“真实”地呈现清代城市水环境的状貌。 关 键 词:清代 城市 水环境 史料解读 语境 作者简介:余新忠,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 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历史上,都毋庸赘言。以往对水的研究中,往往集中于水利和交通等问题,较少直接探究水资源本身。即使偶有论及水资源和水环境,其关注点也大多聚焦于水量,而非水质。①近年来,随着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日渐兴起,研究者的兴趣已经日渐从航运、灌溉、水害防治等延展到与水利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环境等问题,比如水对地域社会性格的型塑,水利组织、水利纠纷与地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水利与社会生活和习俗,从水资源看环境变动与社会变迁等等。②这无疑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了水与人类社会极其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但仍是将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而非正面考察的对象,对中国历史上的水环境特别是水质问题依然缺乏考察。 相对于一般的水利建设,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卫生和利用方式的改变,可能更能展现现代性的形成,故而在西方,有关用水特别是城市用水问题,早已有了《水的征服》等一系列专门而精深的论著。③在中国史研究中,也出现了若干从环境卫生史、城市史角度出发对城市用水问题的探讨。不过这些研究的着眼点基本在城市传统与现代用水系统(主要是自来水)方面,关注的重点是城市水源、用水方式、用水组织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城市的水质仍缺乏全面而专门的论述。④本文拟从清代城市水环境切入,以河渠水质为主要关注对象,对此作一探究。 以往的论著,不仅无法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城市河渠水质状况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而且相互之间还存在不少抵牾之处。其中比较多的出现在现代编纂的地方志和专业志中,它们较少追溯到古代,或偶尔会列举一两条古代有关水污染的记载,然后直接跳到现代或当代,认为水环境的真正污染是民国或1950年代以后。现有不多的环境卫生史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关涉到水质问题,这些研究往往表明,城市水质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到清代似乎已经颇为严重。如,梁庚尧认为,至迟南宋年间,临安等城市中河湖之水就已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⑤笔者则曾指出,清代尤其是嘉道以降的江南,这样的问题更见严重。⑥而梁志平根据《申报》等文献的记载,认为至1870年代,上海县城内外的河道水质已经不堪饮用,只不过这种情况仅限于上海地区,周边的苏松等地的水环境污染仍是民国以降之事。⑦牟振宇则依据档案等文献,认为开埠初期,上海周边水环境已相当恶劣。⑧此外,冯贤亮还依据外国人来华游记,呈现了清代主要是晚清太湖流域水环境的不良,指出不仅在苏杭等城市,就是乡镇的河道也往往“饮汲苦污”。⑨ 按照今日常规的理解,在工业化之前,水环境应该相对较好。而以上研究似乎都表明城市河流的水质污染由来已久,甚至在清代还相当严重。那么是否那些认为真正的污染出现于20世纪中后期以后的说法全都是因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如果我们相信真正污染乃20世纪中后期以后之事,那么又该如何来理解历史文献中诸多相关记载?又该如何看待现有研究呈现的水质污染问题?若我们完全相信这些记载和相关研究,认为水污染早就存在,那么清代城市水域的水质究竟污染到了何种程度?当时城市的水质总体状况究竟如何?相关研究虽已从各自的角度、从某一方面呈现了部分历史的“真实”,但要回答以上问题,显然还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史料性质、语境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掌握资料来作出综合的分析判断。 在传统时期,由于缺乏专门人员和组织机构负责环境卫生问题,有关的城市水环境的记载不仅少,而且十分零散。不过水乃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之物,身边的水环境也需时时面对,故人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留下有关城市水环境的信息。19世纪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和日渐深入,外来者的视角和西方的环境卫生观念作为一种参照物的登场,让更多有关中国水环境的记录进入报刊、游记等历史文献之中。大致说来,历史文献中有关城市水环境的史料大体可分为传统史料中的记载、近代的报刊,及外国人的游记、生活记录和回忆录三类。 能反映当时城市水环境的资料肯定不止这些,本文虽然主要通过以上三类资料的排比、综合和解读分析,来呈现清代中后期的水环境状貌,但若有可能,也会尽量采用其他类别的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