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对“计里画方”在中国地图绘制史中地位的重新评价(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 成一农 参加讨论

    一、什么是“计里画方” 
    现存中国古代舆图中最早明确用“计里画方”绘制的就是保存在陕西省博物馆和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的碑刻《禹迹图》,刻石的时间分别为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和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此外,有学者认为已经佚失的西晋裴秀绘制的《方丈图》和《禹贡地域图》也是计里画方的[3],确实也存在这方面的依据,《北堂书钞》卷九十六“方丈图”载:“晋诸公赞云:‘司空裴秀以旧天下大图用缣八十匹,省视既难,事又不审,乃裁减为《方丈图》。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备载名山都邑,王者可不下堂而知四方也’”[4];《隋书·宇文恺传》“爰诏下臣,占星揆日,于是采崧山之秘简,披汶水之灵图,访通议于残亡,购《冬官》于散逸,总集众论,勒成一家。昔张衡浑象,以三分为一度,裴秀舆地,以二寸为千里,臣之此图,用一分为一尺……”[5]。根据上述文献,裴秀所绘地图很可能使用了“计里画方”,不过“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二寸为千里”这种类似于近代比例尺的概念,与“计里画方”之间存在微小差异[6]。 
    那么下面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是“计里画方”?对于这一问题有学者进行了一些解释,如胡邦波认为“计里画方是在地图上按一定的比例关系绘成方格网,并以此来控制地图上各要素的方位和距离的一种制图方法”[7],卢志良也有完全相同的定义[8]。这是我们现代人的定义,古人的定义也大致与此近似,如胡渭在《禹贡锥指》中指出“今按分率者,计里画方,每方百里、五十里之谓也”[9],刘献廷则从具体地图绘制的角度给予解释,即“紫廷欲作四渎入海图,取中原之地。暨诸水道,北起登莱,南至苏松,西极潼关为一图。苦无从着手。余为之用朱墨本界画法,以笔纵横为方格,每方百里,以府州县按里至填之。府州定而水道出矣”[10]。清代的(嘉庆)《溧阳县志》中也有着相似的观点:“《溧阳新志》首列全图,据今封域所作也。县东西百里,南北百五十里,乃旧图东西反三倍,南北真形全失,览者迷。方今先画方格,每格十里,以纸覆之,山川、城镇、方隅距里准格丁列,于晋裴秀所论六体差得大意,惜未获准望耳”[11]。总体来看,“计里画方”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控制网格,绘图时在纸上先绘制好网格,然后将数据按照比例折算后绘入图中。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容易控制地图的比例和方位,因此绘制地图时比不使用“计里画方”的地图更容易掌握各个地理要素摆放的位置。不过,将数据按照比例尺折算之后,最终绘图或者复制地图时也可以将网格略去,这一推测存在一些依据,如《广舆图》是计里画方的,参照《广舆图》绘制的《大明舆地图》除了《舆地总图》之外,各分幅图都没有画方,但与《广舆图》相比,两者地理要素在图中的位置大体相同。 
      
      
    
     
    需要强调的是,“计里画方”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并不为舆图绘制所独有,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种类——“界画”和建筑工程图也使用这一方法,而且使用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界画”亦称“屋木”,主要以亭台楼阁及宫室等建筑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因绘制时一般须用界尺引线作画,故而得名“界画”或“界作”,界画讲求比例尺,如宋代李廌的《德隅斋画品》中记,界画“以毫计寸,以分计尺,以寸计丈,增而信之,以作大宇。皆中规度,曾无小差”[12]。此外,刘献廷也直接将使用“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等同于界画,《广阳杂记》中记“壬申春日,于茹司马署中,与虞臣卧地看《楚地全图》。图纵横皆丈余,不可张挂,而细如毫发。余既短视,立则茫无所见,遂铺图于地,而身卧其上,俯而视之,楚地全域,见其梗概矣。命虞臣执笔于侧,书身所经历诸水道,所恨者无界画则里至不能详尽耳”[13]。从《广阳杂记》中多处与地图有关的内容来看,刘献廷对舆图的绘制是较为熟悉的,他将用“计里画方”绘制的舆图等同于界画应当没有问题。 
    清代保存下来的样式雷图档中也存在大量画方的情况,术语称为“抄平子”,即地形测量,用白灰从穴中基址中心向四面画出经纬方格网(不是经纬度),方格尺度视建筑规模而定;然后测量网格各校点的标高,穴中标高称为出平,高于穴中的为上平,低于穴中的称下平,最终形成定量描述地形的图样则称为“平格”。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计里画方”即是绘图时使用的控制网格,带有比例尺的涵义,但其并不是中国舆图所独有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绘画和建筑工程图中也广泛的使用。下面的一个问题就是使用“计里画方”的地图是否比不用“计里画方”的地图绘制的更准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