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但中国的“矩形网格”只不过是绘图(不仅是舆图还包括绘画)时一种掌控比例和方向的方法,而与地图测绘无关。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阎平、孙果清等编着:《中华古地图集珍》,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年,第31页。 [2] 胡邦波:《我国古代地图学传统的制图方法——计里画方》,《地图》1999年第1期,第44页。 [3] 如王庸:《中国地图史纲》,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第21页。 [4] 《北堂书钞》卷九十六《图九》,北京,中国书店,1989年,第367页。 [5] 《隋书》卷六十八《宇文恺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89页。 [6] 因为比例尺不一定通过“计里画方”表现出来。 [7] 胡邦波:《我国古代地图学传统的制图方法——计里画方》,第44页。 [8] 卢志良:《“计里画方”是起源于裴秀吗?》,《测绘通报》1981年第1期,第46页。 [9] 胡渭注、邹逸麟整理:《禹贡锥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22页。 [10]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58页。 [11] (嘉庆)《溧阳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第18页。 [12] 李廌:《德隅斋画品》,四库全书本。 [13]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第55页。 [14] 胡邦波:《我国古代地图学传统的制图方法——计里画方》,第44页。 [15] 《明史》卷二十五《天文一》。 [16]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五《地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年。 [17] 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 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19] 此外还有阎平、孙果清等编着:《中华古地图集珍》,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年。。 [20] 李孝聪:《古代中国地图的启示》,《读书》1997年第7期,第140页。 [21] 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第43页。 [22] 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第45页。 [23] 引自杨晓春:《<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相关诸图间的关系——以文字资料为中心的初步研究》,《<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图>研究——中古时代后期东亚的寰宇图与世界地理知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77页。作者对这一自序的不同版本进行了校勘,在这里本人列出了版本之间的一些重要差异。 [24] 引自杨晓春:《<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相关诸图间的关系——以文字资料为中心的初步研究》,第84页。 [25] 转引自汪前进:《明清时期的地图学批评初探》,《空间新思维—历史舆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第43页。 [26] 汪前进:《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第3期,第273页。 [27] 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一)》,《明史论丛》第十辑,故宫出版社,2012年,202页;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二)>,《明史论丛》第十一辑(待刊)。 [28] 对此,今后当另文叙述。 [29]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第55页。 [30] 具体参见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一)》。 [31]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第158页。 [32] 本人推测,专题图或者区域图中绘制的内容通常不多,而且多有文字说明,对于地理要素相对位置的控制并不严格,因此不太需要使用计里画方的方法。 [33] 王庸:《中国地图史纲》,第50页。 [34] 《地图综要》,明新安朱绍本、吴学俨、朱国达、朱国干等编制,黄兆文镂板,临川李茹春作序,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年)刻本,墨印,分三卷册装,开本25*17厘米。正文半页十行,行二十七字;小字双行,行四十字。总卷16篇,总论明代疆域沿革、行政区划、山川形势;内卷15篇,分述两京十三省的府州县建置、户口、税额、山川、土产、水程、古迹、人物、风俗;外卷叙述“九边”及域外周边地区。全书共计地图66幅,总图2幅,“华夷古今形胜图”显示明帝国疆域和周边地区的历史沿革,“天下舆地分里总图”是一幅以每方500里计里画方的全国总图。各省图分为两种,“分里图”采用计里画方表示山川、聚落;“分界图”详细显示本省府、州、县与省外临界地区的形势,每省为2图。其余海防、江防、沿边、形胜图皆采用传统长卷式形象画法。府、州、县名称书写在不同形状的符号中,明显地区分出行政等级;长江、黄河以及海洋水域绘以波浪,其它河流均绘单线。以编次和图式分析,所有地图多以《广舆图》的万历钱岱刻本为蓝本,但绘制粗略。 [35] 韩昭庆:《中国地图史研究的由今推古及由古推古—兼评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76页。 [36] 辛德勇:《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九州》第四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69页。 [37] ﹝美﹞蒙莫尼尔著,黄义军译:《会说谎的地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38] 唐晓峰:《地图·文化·社会》,﹝美﹞蒙莫尼尔著,黄义军译:《会说谎的地图》,第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