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孔广德《普天忠愤集》,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卷首第1页。 ②《普天忠愤集》,卷首第3—4页。 ③杨佣子《榕园续录》卷三,梅县东山中学1944年版,第7页。 ④关于中国“诗史”传统的系统研究,详参张晖《中国“诗史”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⑤黄遵宪著、钱仲联笺注《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中册,第653页。 ⑥《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656页。 ⑦《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678页。 ⑧《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680页。 ⑨《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681页。 ⑩《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687—693页。 (11)《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767页。 (12)《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772页。 (13)阿英《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3—31页。 (14)《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32—33页。 (15)《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33页。 (16)《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61页。 (17)《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109页。 (18)《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112页。 (19)《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113页。 (20)《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87页。 (21)(22)《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11页。 (23)《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48页。 (24)《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647页。 (25)《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11页。 (26)《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八,中册,第699页。 (27)《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12页。 (28)《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60页。 (29)《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63页。 (30)(33)《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73页。 (31)《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99页。 (32)《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6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