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欧明俊: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欧明俊 参加讨论

    
    清代词学“自批评”的著述方式多为序跋、书札、词序等,词话中有不少“自批评”,亦散见于笔记、诗话等文字中。“论词诗”中极少“自批评”,“论词词”中有一些“自批评”。与“他批评”相较,“自批评”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
    “自批评”涉及清代词学各个方面。评论词人自己,如自述个性、学词经历、词学渊源、词学观念,作词态度、动机与目的、过程,等等。项廷纪《〈忆云词乙稿〉自序》云:“余性疏慢,不能过自刻绳,但取文从字顺而止。”(20)对自己个性有清楚的认识。王国维说:“予于词,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而不喜《花间》。”(21)欣赏至情至性、以“血书”的李煜词,当然不喜多“代言”而缺少作者个人真实情感的花间词。不少“自批评”如实记述学词历程、词学渊源,况周颐《〈餐樱词〉自序》云:“余自壬申、癸酉间即学填词,所作多性灵语,有今日万不能道者,而尖艳之讥,在所不免。己丑薄游京师,与半塘共晨夕。半塘于词夙尚体格,于余词多所规诫,又以所刻宋元人词,属为斠雠,余自是得阅词学门径。所谓重、拙、大,所谓自然从追琢中出,积心领而神会之,而体格为之一变。半塘亟奖藉之,而其他无责焉。”(22)将自己学词经历、审美趣味、词风变化交待得清清楚楚。词人“自批评”说明作词动机与目的,或别有寄托,项廷纪《〈忆云词丁稿〉自序》云:“患难以来,人事有不可言者。……读书之暇,唯仿《花间》小令自遣而已。”(23)或表达有意创新、自立门户之意,郑燮《刘柳村册子》坦陈:“板桥貌寝,既不见重于时,又为忌者所阻,不得入试。愈愤怒,愈迫窘,愈敛厉,愈微细。遂作《渔父》一首,倍其调为双叠,亦自立门户之意也。”(24)这些“自批评”皆是词人自我表态、自我画像,多本真可信。
    “自批评”更多的是自评词作,评主题、风格、语言、技法、声韵、格律等。李佳《左庵词话》卷下载,刘炳照自题《秋窗填词图》云:“一寸词肠,七分是血,三分是泪。”(25)点明词作主题,此类“自批评”甚多,例子不胜枚举。词人自评己作风格,董以宁《蓉渡词话》自评:“仆隽永不如阮亭,澹远不如金粟,精绮不如程邨,但神韵偶到,时或相似耳。”(26)有的自评己作语言特点和艺术技巧,项廷纪《〈忆云词丁稿〉自序》云:“当沈顿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27)况周颐自评《竹马子·赋看竹》“刻画博徒心理,无微不至矣”。(28)清代词创作多“学者化”,严谨认真,讲究音律,故“自批评”多论声韵、格律。或强调己作“协律”,陈元鼎《〈鸳鸯宜福馆吹月词〉自序》云:“余少嗜倚声,偶有一二曲流播歌筵酒座之间,遂为词家所赏,谓能免于仇山村‘言顺律舛,律协言谬’之讥。”(29)当然,亦有词人任性随意,不重音律,叶申芗《天籁轩词谱·凡例》末云:“素不谙音律而酷好填词,自束发受书,即窃相摹拟。”(30)
    上述可见,“自批评”为我们研究清代词人思想及创作变化,分析词作特色,评定其词史地位等,皆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既有理论价值,又有文献价值,确实不该轻视。
    清词人“自批评”具有多方面的特色和价值,可做不同角度的分析评价。有些“自批评”只是单纯记叙性的陈述,客观指出词作特点,不做价值判断,是谓“客观性批评”。如风俗词,多为纪事,是“实录”,不大计较文字工拙、艺术高下。朱祖谋《瑞鹤仙》(车尘萝薜碍)序云:“漫书此解,或亦他日考坊巷者之一助焉。”(31)词人有保存文献意识,文廷式《贺新郎》(天末春将老)序云:“词虽不工,姑录存之,以志鸿爪。”(32)清词人“自批评”更多的是“主观性批评”。词人性格气质各异,有个人好恶、审美偏嗜,对己作进行价值高低评判。有些词人颇自信,喜自赏自夸,是谓“自赞式批评”,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下未刊手稿云:“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此等词古今曾不多见。余《乙稿》中颇于此方面有开拓之功。”(33)过于夸大自己词作成就,我们要谨慎看待。词人有时自拟古人,有意识与前人相比,余怀《浣溪沙·五十进酒词》四首并序自评“歌罢陶然径醉,绝似辛幼安唱‘千古江山’时也”。(34)这类“自批评”点出词作渊源,但有借古人抬高自己之嫌。词人亦多“自谦式批评”,沈谦《填词杂说》云:“余少时和唐宋词三百阕,独不敢次‘寻寻觅觅’一篇,恐为妇人所笑。”(35)坦率承认自己不足,自谦,却是实话。许多词人过分自我贬抑,可理解为场面话,“言不由衷”,此类“自批评”最为常见。谦虚,是传统美德,不张扬,不自夸,是许多人的习惯思维。这种“自批评”实际上是一种“礼仪式”言说,并非真实观点的自然表达,言者、闻者皆未必当真。因此,我们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不能停留于字面理解,应警惕“唯文本”迷信。无论是自赞还是自谦,皆带有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有时“情”与“理”合,是合理的评价,更多的时候,过褒或过贬,皆不合学理,我们皆需保留式理性接受。
    
    清词人“自批评”并不总是如“自赞”或“自谦”那样简单分明,实际情形丰富而多彩,从中可见词人复杂变化的思想、心态和审美观念。词人常作“反省式自批评”,特别是中晚年后修正甚至否定自己早年的词体观。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自述:“吾十年来服膺白石,而以稼轩为外道,由今思之,可谓瞽人扪籥也。”(36)反思长期以来重白石词而轻稼轩词之偏颇。陈廷焯早期作词受浙西词派影响,袭姜、张之貌,光绪二年(1876)年21岁时结识庄棫,词学遂转向常州词派,说自己“自丙子年,与希祖先生遇后,旧作一概付丙,所存不过己卯后数十阕,大旨归于忠厚,不敢有背《风》、《骚》之旨。过此以往,精益求精,思欲鼓吹蒿庵,共成茗柯复古之志”。(37)此段话是后人认识陈氏词学转向的最可靠依据。“反省式自批评”多严肃冷静,学理性较强。
    词人一生中不同年龄阶段,随着身份地位、人生际遇、学识、审美趣味的变化,“自批评”会随之改变。有些“自批评”,通过对早期词作的否定,试图遮盖一些不利于自己声誉者,为自己辩解,自我开脱。词史上普遍存在“悔少作”现象,可称“后悔式自批评”,清代词人中不乏“悔少作”者。嘉庆八年(1803),郭麐《〈灵芬馆词〉自序》后悔“少喜为侧艳之辞”,表示“序而存之,自此以往,息心学道,以治幽忧之疾,其无作可也”。(38)后又作《〈忏余绮语〉自序》,“自恨结习之难除,悔过之不勇也”,(39)再次“悔少作”。“悔少作”内容不同,有的后悔“少作”不成熟,有的后悔早年词风淫靡绮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坦承:“余初为词,亦不免淫冶叫嚣之失。”(40)“悔少作”是实际显现的“自批评”,表明作者当时的观点,同时还隐含着意思相反的“自批评”:后悔、否定,说明曾经喜爱过、肯定过,只是这种“肯定式批评”,没有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41)与其他文体相比,清词人“悔少作”出现频率较高。
    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自批评”。词人词集命名,不少隐含“自批评”,或自赞,或自谦,更多的是指出特色,突出主旨,如戈载《翠薇雅词》、郭麐《忏余绮语》、况周颐《存悔词》。不少词人在词选中选入己作,附骥名人,表面自谦,实为自我欣赏,自我推销,亦是一种“自赞式批评”。南宋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十选录己词三十八首,是词人附骥名人始作俑者。清词人承明人习气,更多此举,邹祗谟与王士祯同辑《倚声初集》二十卷,大量录入己作,王士祯更是几乎罄其所有。一般论文学批评,仅看“显性”批评,上述几种“隐性”的“非理论形态”的“自批评”,独具理论价值,却一直被忽视,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自批评”与“他批评”有复杂的“关系”。有时,“自批评”是对自己词作的首次批评,是“元批评”。有时则相反,是对“他批评”的“回应”,是“衍生批评”,但换一角度看,作为词人对自己词作的首次批评,亦是一种“元批评”。纯粹的“自批评”是“直接自批评”,还有“间接自批评”。词人转述他人对自己词作的称赏喜爱,是间接的自我赞许,郑燮《刘柳村册子》云:“拙集诗词二种,都人士皆曰:‘诗不如词。’扬州人亦曰:‘词好于诗。’即我亦不敢辩也。”(42)“他批评”者没有正式“出场”,词人引述证明自己观点。引用他人之言,多正面褒扬肯定,极少引用讥贬否定者,势必“遮蔽”一些客观评价。“当世批评”中,不少讥贬否定式批评都没有记录下来,“遮蔽”了词学史部分真相。词人对“他批评”的“回应式批评”,可称“反批评”。有被对方说服,认可“他批评”者,如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二提及时人对自己的批评:“此君才气,非我辈所能企及,独倚声一门外汉耳。”词人虚心接受,“缘此绝不填词者十余年”。(43)不接受“他批评”,是为“反驳式自批评”,徐《词苑丛谈》卷五云:“阮亭尝戏谓彭十是艳情当家,骏孙辄怫然不受。”(44)“批评”不是批评家的“专利”,作者并非只是被动的批评对象,他有权利为自己辩护,应充分尊重词人自己的观点。有些词人对他人的批评,多自我辩解,甚至狡辩,属于非理性的情绪化表达,我们需慎重看待。“自批评”与“他批评”观点一致或不一致,是由“自批评”者和“他批评”者的关系决定的。有时两者一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丙戌之秋,余曾赋《丑奴儿慢》一篇,极郁极厚,有感而发也。”自负己作已达到最高境界。其外甥包荣翰评云:“有感而发,极郁极厚,白石、碧山,合而为一。”(45)因血缘因素,难免主观感情倾向,“他批评”者自然认同“自批评”者的自我赞誉,并进一步发挥。词人喜引用他人对自己的赞赏,自己表面上不做评论,实际上是借他言而自赞,况周颐《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词序云:“己丑秋夜,赋角声《苏武慢》一阕,为半唐所击赏。”(46)因学缘、业缘因素或属于同一流派,同一“圈子”,交往密切,观念相近,故多赞美对方。词人引述“他批评”,即代表“自批评”,两者似二实一。有时,赞美式“他批评”只是客套话,词人引述只是“一厢情愿”,与“他批评”者并没有形成互动的“学术对话”关系。因此,这种借他人以自重的“自赞式批评”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自批评”与“他批评”观点有时不一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自评:“余旧作艳词,大半付丙,然如《菩萨蛮》十二章……虽属艳词,似仍不背于古。”包荣翰评云:“丽而有则,雅而不纤,合端己、正中为一手。”(47)作者自谦,论者偏爱。词人“自批评”,他人或认同或批评,角度不同,故评价各异。历史“当事人”的“自批评”和他人的评价往往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反,我们要充分“体认”,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评价。
    词学思想是历代词人和词学家的共同创造,许多思想是“层累”地造就的。应充分肯定词人“自批评”的原创价值,同时也应肯定所有针对“自批评”的“他批评”的价值。他人和后人对词人“自批评”沿袭或修正,对“自批评”不断争鸣,推动了批评对象的传播。一部词学史,一定程度上是“自批评”不断产生,“他批评”不断“反应”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