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从西北方言文献角度考察文化变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莫超 参加讨论

    “东干”与“东岸”。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有个“东干族”,是清末陕西、甘肃起义回民的后裔。为何称其为“东干族”,学界解释不一,有“东干”系“屯垦”之音变说,有“东干”是“东岸来的人”之说,等等。“东干族”自称是“东岸子的人”、“东边的人”,名从主人,因而“东干”即“东岸”的说法较为大家接受。《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刊登了张成材的《“东干”音义考释》一文,也持此观点,并列了三个依据:一是东干人自己的说法;二是早在《诗经》里,“干”就通“岸”,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岸)兮”。三是今甘肃秦安、通渭、武山一带方言“岸案我袄恩”等字的声母读[k]。这些依据固然没错,但第三条尚嫌单薄。
    事实上,自有清迄民国三百年间,陕西、甘肃多处地方都将“东边、西边”的“边”称为“岸”,不独甘肃秦安一带如此。我们可以从近代方言文献之中找到确凿的证明:1. 袁文观纂,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的《同官县志》卷四“风俗”(抄本)中就有记载:“东边西边曰‘东岸’、‘西岸’。”2. 余正东纂,黎锦熙校订,成书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的《宜川县志》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铅印本),其卷二十四“方言谣谚志” 记载:“‘边’曰‘岸’,‘东边、西边’曰‘东岸、西岸’”。3. 余正东修,黎锦熙、吴致勋纂,成书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的《洛川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泰华印刷厂铅印本),其卷二十四“方言谣谚”中记载得更为清楚:“边曰岸子。(如东边曰东岸子。)四岸子,四周也。外岸子,外边也。上岸子,北边也。(就地势言,北为上,南为下。)这边亦曰这岸。”
    由第1条材料可知,早在陕西回民起义之前一百年左右,陕西就将“东边”称“东岸”;由第2、3条材料可知,在陕西回民走出国门半个世纪以后,陕西方言仍将“东边”称“东岸”。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地说:“东干”就是“东岸”,“东岸”就是“东边”,“东干人”就是“东边人”。这三条文献资料,恰好与“东干人”为西迁于陕西、甘肃两地的回民后裔之历史事实相符,它确凿地证明了“东干”就是“东边”。
    在古文中,“河干”、“江干”的“干”作“岸”的例子很多。《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这里,“河之干”即“河的岸边”。宋末诗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观潮》一文云“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其“江干”就是“江岸”。在记载同治时期回民起义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回民起义》中,就有多处“布阵于河干”的例句,就是“在河边扎下阵营”的意思。甘肃省东乡县现今有一个行政村叫“东干”,据笔者了解,就是“洮河东岸”的意思。
    方言作为历史的化石,既能存古,又能征古,折射社会演变、发展的方方面面。方言文献也能存古、征古,其学术价值不可小觑。上述“阿跌多”与“东岸”两条材料,均出自西北方言文献,依据它们就能解决两个学术问题,因而我们应当对其充分利用,倍加珍视。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