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明清时期的户籍、土地与科举——以湖南蓝山县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 李红 胡彬彬 参加讨论

    不仅是否拥有户籍很重要,而且因为户籍归属涉及科举名额的竞争,也容易引起纠纷。民国《蓝山县图志》记载了康熙年间湖南蓝山、宁远二县发生的一起户籍争端事件:“词称:蚁系蓝山县大慈乡二都里元户口,……缘因先年各村置买宁远县庄粮二百余石,便产各居,与本邑蓝民,烟火相连,非走居宁民境内,流寓无籍者可比,虽与宁界接壤,原属蓝山管辖,历几百余年矣。祸因康熙四十五年,突遭宁远县主新任,不查来历,捏以杨作楫、黄云彩、曾习孔等村不服宁编,混详各宪,据详批入宁编管考试。遭宁邑衿棍屡屡抗阻。于四十六年,曾光余等有违批歧视之控。四十九年,杨高选等有抗法阻试之控。五十一年,生黄云彩等,又有粘情哭奏之诉。连年奔赴抚宪,构讼不休,两县不安。……兹查据,……四十六村原非宁邑管辖地方可知矣!”
    大慈乡四十六村原属于蓝山县,因其与宁远县相近,并在宁远县购有田产庄粮两百余石,因此而向宁远县交纳钱粮。后来,新任的宁远县令因此将其划归到宁远县,并令四十六村村民属籍宁远县。但是,因为户籍与科举的权利密切相关,而一个县的科举名额是有限的。商衍鎏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称:“每县学额,按文风高下、钱粮丁口之多寡以为差。”原属蓝山县大慈乡四十六村村民被划归宁远县考试,自然遭到了宁远县人的强烈反对。经官府调查确认,四十六村的村民最终划到蓝山考试。在这件争端中,蓝山县令刘涵“周悉民隐,再四勘详”,当事村众对此感激不已,为刘建生祠并树德政碑。可知在乡民心目中户籍对于科举考试之重要。
    对于明清时期的湘南地区来说,随着明代以来移民的迁入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土地与科举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与这两者密切相关的户籍的地位因此而凸显了出来。当然,明清时期的户籍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户籍与宗族组织、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的关系,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对于探讨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