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①②仓修良:《朱熹和〈资治通鉴纲目〉》,《安徽史学》2007年第1期。 ③许家星、何发苏:《反史倡史,一体两面——朱熹史学态度辨惑》,《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④汪高鑫:《试论朱熹史学思想的积极因素》,《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⑤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卷首《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36页。 ⑦李方子:《〈资治通鉴纲目〉后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2《昔人著书多或差误》,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⑨⑩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47《〈通鉴前编〉提要》,中华书局,1983年版。 (11)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页。 (12)叶向高:《苍霞草》卷8《重刻通鉴纲目序》,四库禁毁丛书本。 (13)许浩:《宋史阐幽》卷1《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明崇祯元年许锵刻本。 (14)请详参胡玉冰等《黑水城〈资治通鉴纲目〉残叶考述》(《西夏研究》2012年第2期)、杨雨蕾《〈资治通鉴纲目〉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以及戈振等《试论越南〈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的编撰及其若干问题》(《史学月刊》1995年第6期)等文。 (15)仓修良:《朱熹和〈资治通鉴纲目〉》,《安徽史学》2007年第1期。 (16)秦晖:《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杨念群等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2页。 (17)详参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中《“得君行道”——朱熹与陆九渊》、《朱熹“立朝四十日”辨》等章节。 (18)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422页。 (19)基思·詹金斯:《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埃尔顿到罗蒂和怀特》,江政宽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04页。 (20)[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8-19页。 (21)白寿彝:《谈史学遗产》,《中国史学史论集》,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41页。 (22)向燕南:《史学的求善诉求与传统史学之道德批判的省思》,《人文杂志》2013年第12期。 (23)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页。 (本文原载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