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李婷 参加讨论

    毛泽东在一大会议上很少发言,但十分注意听取别人发言
    毛泽东返湘后,与上海的陈独秀、李达等一直保持密切联系。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与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在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写信通知各地党组织,要求派代表到上海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张玉菡说,当时,各地的代表都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悄然动身的,以至相关的史料极度稀少。唯独毛泽东、何叔衡的行踪有迹可寻,被记录在新民学会成员谢觉哉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中。日记是从右往左竖写的,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指的便是中共一大。1952年,谢觉哉追忆了毛泽东和何叔衡离开长沙时的情景。他写道:“一个夜晚……忽闻毛泽东同志和何叔衡同志即要动身赴上海,我颇感到他俩的行动突然,他俩又拒绝我们送上轮船。后来知道,这就是他俩去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毛泽东第4次来上海,他与陆续到达的各地代表,以北大师生暑假旅行团的名义借宿位于法租界白尔路(今太仓路)的博文女校。正式开会之前,这里成了代表们聚会的主要场所,他们抓紧时间相互了解各地的建党情况,交流工作心得……。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邻近博文女校的望志路106号举行。这是上海代表李汉俊与其兄李书城的寓所,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青砖嵌着白色粉线,黑漆大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朴实中透着庄重和肃穆。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李公馆一楼客厅内,一个方形大餐桌前,13名国内代表和2名共产国际代表秘密聚集齐。由于“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的缺席,大家推举学生运动领袖张国焘为大会主席,年轻的毛泽东与周佛海担任记录员。会议中,毛泽东作过一次发言:他报告了长沙党组织的建立情况、主要工作、活动方式和经验教训。讨论工人运动的形式时,毛泽东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坚决主张应把整个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表达了他早年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的发言让人刮目相看,正如包惠僧说的那样,“我对毛泽东的印象是老成持重,沉默寡言,如果要说话即是沉着而有力量。”刘仁静回忆道:“在一大会议上毛泽东很少发言,但他十分注意听取别人发言。”
    一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播撒火种的源头。毛泽东回长沙后告诉妻子杨开慧: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何叔衡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仅19岁。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正巧是自己的年纪。一大召开后,中国历史踏入新历程,汇聚于此的13人从上海走出,星散四方,就此改变了民族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