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此丛书的徐复初所编《红楼梦附集十二种》,系有关《红楼梦》题咏、评点著作的汇编。这些作品分别以韵文、散文形式对《红楼梦》进行“聚焦透视”“散点透视”,它们或赞咏《红楼梦》情事佳话,或总括其事,或逐回细品,于人情伦理之间探求作者的婉转深意,可谓用心良苦。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徐枕亚所撰《石头记题词》,内容虽也不外“大旨谈情”,但作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鼻祖,他在品红诗词中融入了自己的颇多身世之感,只要读者比照一下其骈文书信体小说《玉梨魂》,就能体味到《石头记题词》对宝黛爱情的那种切肤之痛。民国年间的红学题咏、评点著述可以说不可胜数,但迄今为止,红学史家们对琐碎的评点、题咏红学的研究仍很薄弱。推究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种论红模式往往随感而发难成系统,自然难与其他红学流派的那种大气磅礴相比并。其实,对红学题咏、评点进行梳理和研究,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体现的红学观念及《红楼梦》一书传播、影响的了解,是极有价值的工作。 红学史上的杂评派红学著述,是评点派红学向批评派红学过渡的一座桥梁,其演变过程呈现出的遗传与变异现象颇为复杂。丛书中收录的吴克岐所撰《犬窝谭红》约成书于民国元年(1912),该笔记的学术价值在于提及著者见及的《红楼梦》抄本线索。吴克岐尚有未刊稿本《读红小识》,本次也一并影印。此外,还影印了吴克岐评价清代红学著述的提纲挈领式笔记《忏玉楼丛书提要》,由于杂评派红学存在的琐屑通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学批评派终于形成气候并取得主流地位,丛书也收录了几种这方面著述,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发表时署名太愚,先在《现代妇女》杂志陆续刊出系列文章,1948年由国际文化服务社结集印行。作者以广阔的视野分析了林黛玉、薛宝钗及书中其他女性的不同烦恼及共同悲剧命运,比起传统的“拥林抑薛”派的意气之争和简单人物分析法,《红楼梦人物论》无疑要深刻、全面得多。 收入丛书的18种论著,固然尚不能涵盖民国年间红学研究的全部学术成果,但却无一不是在红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的著作。这批民国红学要籍,当年采用的是繁体竖排和旧式标点,作为一种资料书,保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是编辑者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从“辨彰学术,考镜源流”角度讲,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红学,就应该去看作者当时出版的原著。通过对原著初版、增订再版前后变化的深入考查,可以见出作者红学观念移步换形的轨迹走向,这种研究就具有了红学史意识。因此,为了省却广大《红楼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检阅之劳、搜求之苦,影印这套民国红学要籍,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王振良编、赵建忠序《民国红学要籍汇刊》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