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商业街 我们家住在西城,祖父母家在东城,记得孩提时探望爷爷奶奶来往都要乘坐有轨电车。北京城内的公共交通建设创自民国建立以后,1919年以前北京城内没有近代公共交通设施,1921年开始筹建有轨电车,1924年通车。第一条有轨电车线,南起前门,经司法部街、西长安街、西单、西四、新街口至西直门,全长9公里。此后,又陆续开辟了六条:1路电车,由天桥至西直门,全长 9.886公里;2路电车,由天桥至北新桥,全长 8.066公里;3路电车,由东四至西四,全长 7.389公里;4路电车,由北新桥至太平仓,全长4.658公里;5路电车,由崇文门至宣武门,全长5.255公里;6路电车,由崇文门至和平门,全长4.533公里。1935年,北京开办公共汽车,最初开辟四条营运线:1路汽车,由东四至虎坊桥;2路汽车,由鼓楼至菜市口;3路汽车,由东华门至南苑;4路汽车,由东华门至八大处。北京的公共汽车发展缓慢,截止到1949年,仍然仅有五条线路。 我们去看望爷爷、奶奶,从翠花街出门向东跨过北沟沿,走过受壁胡同,坐1路电车至前门棋盘街,再换乘5路电车,经东交民巷抵崇文门下,过街百米就是孝顺胡同东口的亚斯礼堂了。这样的交通一直延续到1960年代,我们家门口通了7路汽车(西直门至前门),汽车、电车混乘,可以少走些路了。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爷爷奶奶带我去王府井东安市场吃起士林餐厅的西餐。 北京城内公共交通线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连接城内几处繁华的商业街。商业街的分布也是老北京城功能布局重要的空间表现,其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元大都城的设计规划是“面朝后市”,商业中心有三个:“钟楼市”、“斜街市”在皇城的北面,运河终点积水滩码头附近,也就是今天的鼓楼周围;另两个分别是“角市”(今灯市口以北)和“羊角市”(今西四牌楼)。明代北京城,放弃元大都北半城,将南、北城墙分别南移,由于“京师侯门大宅尽在中三线”,即北京官家贵室的宅院多分布在东单、东四、北新桥,西单、西四、新街口,地安门至鼓楼及正阳门外大街这三条南北大街两侧的胡同里,因而在这三条南北大街的十字路口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北新桥、新街口、地安门外大街、正阳门外大街渐渐形成店铺林立的商业街。清朝之初,因实行满、汉隔离居住的政策,内城的商业活动一度凋敝,清中叶以后才逐渐恢复。前三门外工商业发展迅速,人口剧增,行业店铺与摊贩杂处,特别是前门外大栅栏、粮食店、珠宝市、煤市街、廊房、鲜鱼巷等数条街巷,不仅云集了以经营绸缎皮货名扬京城的“八大祥”(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成祥、谦祥益、益和祥、东升祥、丽丰祥,八家带有“祥”字的绸缎店)百年老店,而且还集中了:广和园、庆乐园、三庆园、同乐园、广和楼等五家戏园,是北京外城最热闹的娱乐场所。上述繁华的商业街分布一直保持到民元以后。 与此同时,随着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划定,靠近东交民巷东口的崇文门内大街、台基厂北口的王府井大街,陆续出现为外国人服务的洋式店面,如:永昌洋行(英商经营铁床皮箱)、梦景洋行(法商专营女服)、礼和洋行(德商专营化妆品照相器材兼火灾保险)、义利洋行(德商专营毛货鞋袜杂货)、日华洋行(日商经营磁器杂货)、加藤洋行(专营杂货)等,在街东开辟了东安市场。1902年,法国商人在王府井南口始建五层楼的北京饭店,1917年又由中法实业银行出资增扩,盖成七层具有巴洛克及欧洲折衷主义风格的法式新楼,成为当时北京最高级的饭店。西式旅馆、专放外国影片的电影院、中外文书店也相继出现在王府井大街,1934年10月《北平市商会会员录》登录王府井地区中外商号达到136家,其中主要有:英商新华洋行(经营呢绒绸缎鞋帽)、恒顺洋行(专营拍卖、保险业),美商慎 昌洋行(专营机器电机化学品)、美孚洋行(垄断燃料油),法商利威洋行(经营钟表钻石金银器),俄商吴鲁生洋行(专营高级衣料女服化妆品),德商西门子洋行(专营机电电料)、美最时洋行(经营钟表杂货),日商三菱洋行。金融机构也落户王府井,中资有中国银行、大陆银行、交通银行、金城银行;外资的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华俄道胜银行等,均在此地设店。许多中国的“名字号”商店:中原公司、仁立地毯公司、陈振倡西服店、徐顺昌西服店、盛锡福帽店、同升和鞋帽店、亨得利钟表行、大明眼镜店、永仁堂国药店、萃华楼饭庄、起士林饭店、四联理发店等,今天依然在王府井挂牌。据截止到1950年代的统计,王府井地区的西服店共有22家,几占全北京城38家西服店的百分之六十。北京曾流行一首《竹枝词》唱道:“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说明王府井新式商业的繁盛已变为北京城区之首。 1914年前后,北洋政府对北京皇城改造的同时,对南城也作了一定规模的市政建设。主要是在宣武门外万明路、香厂一带规划建造了一个“新市区”,铺设了十字交叉的柏油路,道边植树,十字路口为圆形的小广场,周围两层的砖木建筑,上为住宅,下作商店。还仿照上海大世界游艺场,营建了一座四层楼的娱乐性建筑“新世界”。新区南部修建方格网形的街道,安置医院、旅馆和里弄式的居民建筑。1916年,拆除先农坛的北墙,先后建起先农市场、城南商场、天农商场等市场,并开设了北京电车总站。天桥市场区的特点是融汇市井百业,民间百戏,其商业以小货摊为主,兼有各色吃食的饭馆、酒铺、菜摊。而且集中了11座戏棚、7座落子馆、23个相声、武术场地等娱乐场所。天桥市场能够吸引失业的城市贫民来此谋生,成为北京外城有特殊风貌的地段。此种世风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不显。 正是20世纪塑造的北京城商业娱乐中心地布局,使北京城内最初的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线路设计就是为了将内城的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北新桥、新街口、鼓楼和王府井,外城的大栅栏、花市、珠市口、虎坊桥、菜市口和天桥串联起来。这样的格局也只有当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打破了封闭的皇城限制,才能够为便利北京城市交通创造条件。1926年,打通南城墙,开辟兴华门(今和平门),从皇城根、府右街南口穿过西长安街、南城墙,开通了南、北新华街,使南城虎坊桥至北城德胜门之间出现了贯穿南北的通道。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京期间,在东、西长安街的延长方向上,开辟启明门(今建国门)和长安门(今复兴门),但是与东、西长安街之间仍然只有小胡同联络,路口十分拥挤。1959年,开通建国门内大街、复兴门内大街,十里长街才终于彻底贯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