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中原和江汉地区文明化进程比较(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江汉考古》 韩建业 参加讨论

    二、中原模式和东方模式
    铜石并用时代前后,中原和江汉地区着大体一致的显著社会变革趋势,同时,逐渐形成两种具有一定地方性特点的社会发展方式或文明演进模式,即中原模式和东方模式(29)。但江汉地区又与同归入东方模式的良渚、红山等有所差别(30),可称江汉亚模式。
    中原和江汉地区铜石并用时代前后普遍发生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父系家庭和家族组织凸现。灵宝西坡、安乡划城岗(31)等墓地不同级别墓葬分区埋葬,枣阳雕龙碑(32)、邓州八里岗(33)、郑州大河村(34)等地的房屋成套成排分布,都应当与中原和江汉地区父系家庭和家族组织的凸现有关(35)。
    2.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工。中原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陶寺文化等的精美黑陶、彩绘陶、玉石器,以及铜器等,江汉大溪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的精美玉石器等,都应当与专门工匠的存在有关。不同的是,中原高规格器物的制作原料可能主要在当地,主要涉及原料和产品的控制与分配问题,而江汉腹地并不存在玉石器原料,可能还涉及与峡江等地的远距离贸易(36)。
    3.社会趋于复杂化,呈现万国林立的状态。铜石并用时代以后聚落分化,出现中心聚落,社会渐趋复杂化。尤其龙山时代前后中原和江汉地区都城垣林立,这和良渚文化良渚古城唯我独尊的情况有显著差别。陶寺文化虽有庞大的陶寺古城,但其对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造律台文化中诸多城垣聚落可能还不具有实质的统属能力,最多也只有中心认同;石家河文化中石家河古城虽然最大,但既然周围还有那么多大小不同的古城,说明石家河古城聚落并不具有绝对权力。总体属于万国林立的“古国”时代(37)。
    4.冲突加剧,战争频仍。城垣、玉石钺、箭镞、乱葬坑的增多,都当与人群间越来越频繁的冲突和战争密切相关。
    中原和江汉地区文明演进模式,或者中原模式和东方模式之江汉亚模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原地区重贵轻富,而江汉地区富贵并重。中原如西坡大墓,阔大墓室内随葬精美玉钺以及成对大口缸、簋形器等陶器,彰显出墓主人具有崇高地位;但随葬品最多一墓不过10余件,且多为粗陋明器,显示出生死有度、重贵轻富、井然有礼、朴实执中的特点(38)。而江汉雕龙碑、屈家岭、肖家屋脊等富墓,墓室不是很大,却摆满陶器、猪牲,奢靡浪费,显出富贵并重的特点。
    2.中原和江汉地区虽都流行祖先崇拜,但江汉更加淫祀鬼神。两个地区墓葬基本都是竖穴土坑墓,为祖先安排永久的地下居所,同一墓地往往有大致相同的头向和葬俗,聚族而葬,体现对祖先的敬重和对社会秩序的重视。但江汉石家河遗址群的邓家湾、肖家屋脊、印信台等处(39),在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阶段却非常流行“祭祀”遗存,如数以万计的红陶杯、红陶动物和陶人,套尊、倒立尊、扣碗、“祭坛”等,屈家岭遗址也有类似现象。
    3.中原地区比江汉地区武备发达。中原地区城垣基本都是版筑,比江汉地区多半堆筑而成的城垣更为规整陡直,防御功能更佳。中原和江汉都有专门的伐兵玉石钺,但作为远程武器的箭镞却是中原远为先进,王湾三期文化“用作武器的石镞不仅数量多、磨制精,而且形式多样:有三棱、四棱、六棱、圆锥、柳叶形等多种。反之,石家河文化……镞数量少、磨制不精且形式单调,主要为继承屈家岭文化而来的一种落后的宽扁柳叶形镞。”(4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