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从玄奘到唐僧(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蔡铁鹰 参加讨论

    晚唐:佛教宣扬,出现护法猴行者
    在洛阳,李世民除仔细询问了玄奘17年的求学行程外,还对他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还俗做官为国家效力;二是将西行经历写出来供朝廷以后经营西域参考。第一条,被玄奘婉拒了;第二条,玄奘接受了,他在第二年完成了记载西域山川民俗的《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呈给了唐太宗。
    在译经之事上,唐太宗给予了许多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从全国调集了一批有一定佛学造诣且文字功夫深厚的僧人和官员,作为玄奘的弟子参加译经。其中一位叫慧立的弟子与玄奘朝夕相处20年,在玄奘去世后,将平时听到的《大唐西域记》没有记载的玄奘身世事迹作了记录整理,成书五卷。慧立去世后,玄奘的另一位弟子彦悰对慧立的记录重新梳理,又补充了玄奘回国后译经直到去世的经历,又成书五卷,然后将这十卷书合并,定名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慈恩传》被梁启超誉为“古今所有名人传记中,价值应推第一”。
    《西域记》和《慈恩传》是《西游记》取经故事的主要源头之一,很多故事的雏形都在这两本书里。
    1980年前后,敦煌学的研究者们在敦煌附近的榆林窟发现了两幅已经故事化了的唐僧取经壁画,后来在东千佛洞又发现一幅,三幅壁画大同小异,画面都是唐僧取经归来,站在崖边礼佛,身旁有个毛头毛脑的猴子牵马随行,白马身上驮了经卷。虽然画面形成的时间可以判断是在西夏初期,但故事的出现应该更早。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是,100年前研究者曾发现过一本《大唐三藏取经记》,说唐僧取经途中,一个自称“花果山铜头铁额猕猴王”的“白衣秀才”主动随行护法,后来一众便称其为猴行者;在猴行者的帮助下,唐僧历经千山万水,终于取得真经。这本书的性质曾经有过争议,但就在1980年,有若干位学者从语法、用词、习俗、文体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同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是晚唐五代西北寺庙里的“俗讲”。(作者注:佛教很重视教义的宣传,比较专业的面向僧众的叫“僧讲”,面向普通信众比较通俗的叫“俗讲”。)
    这两件事可以相互印证,说明了唐僧取经已经完成了故事化的第一步:这些故事大约在晚唐已经出现,且与佛教的教义宣讲有关,应该是寺院“俗讲”的教材。故事阶段性的显著标志是:猴行者,他的身份职责是护法!这很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