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罗时进 王志刚:《学桴》——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罗时进 王志刚 参加讨论

    发刊词为“学桴”彰明时代意义
    在研究我国大学学报史方面,《学桴》的发刊词颇为学者们注意。这篇鸿文由时任东吴大学中文总教习的黄人所写,署名黄振元。黄人是近代著名文学家、批评家,“惊才绝艳,一时无两”(范烟桥评语),所编《普通百科新大辞典》显示出他文理兼通,博学多识。以他对一代又一代之知识和学术的深切理解,亲笔撰写《发刊词》可谓事得其人。
    《发刊词》曰:“东吴学堂成立者逾五年,西士谋刊行月报,以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智识。”这里对办大学学报的宗旨作了简明精要的揭示:学报应立足本校,承载学校的教育成果和知识创造,而学术文化的发展需要集天下之萃,故学报应具有开放的姿态,构建成与学界交换知识、展开学术互动的平台。1915年《清华学报》在第一期第二号的《小引》中也有“学报者,交换知识之渊薮也……苟以此册与各界各校之所出之伟著互相交换”云云,显然黄人对学报承载与交换知识的功能定位得到了肯定。很有意思的是,为《清华学报》撰写《小引》的杨恩湛与黄人一为武进人,一为常熟人,地望甚近,并且两人在学校皆负责中文部教务。黄人为前辈,时誉甚隆,杨恩湛在办学报宗旨方面受到黄人之说的影响,是不无可能的。
    与揭橥创办学报的基本目的相比,《学桴》发刊词为“学桴”释义尤其富于时代意义。其曰:“揽神州之苍茫,叩人间其何世。群虎眈视,涎兹禁脔,一狮欠申,皋其坠魂,劫枰待收,舞台难下。非所谓过渡时代乎?”“学桴者,预备过渡时代器具之一部分也。”这里强调当下正处于一个神州风云激荡时期,也是一个具有向“幸”与“危”(“过渡一词,幸词也,亦危词也”)发展多种可能的时期,要在天演之变中走向上一路,就必须增加积极的能量;而外来“输入之文明”与“元有之国粹”都有价值,应纳入教育的内容。
    这种对教育的期许,形象的比喻即乘桴。“桴意云何?束木以济也,大曰筏,小曰桴。桴之体甚拙,桴之用又甚狭,欲以此抵制十九祺(世纪)后之风潮,交通数万里外之文物,得无不知量乎?”然而“桴之为用,亦过渡器具中之过渡也,虽不能与黄龙青雀、铁甲金丁争万斛千里之长,而较诸徒涉佹济者,庶有一当焉。乘桴浮海,先圣之志也”。黄人强调,教育的功能虽然是有限的,但若缺教育之功则无以浮海;教育能够培元固本,使人富有超越性的思维视野和精神力量。
    对此他在《发刊词》中做了具体申述:“而何不以兵桴、以商桴;而何不以政治桴、宗教桴,而独有取于学者?盖兵商政教,皆备于学。则学者载种种桴之桴也,而又可谓合种种桴而所成之桴也。”这里的“学”既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也指经教育而积学的成果。一切具体的、抽象的知识,归根结底都在“学”中。换言之,只有经过多元知识教育及其学术文化的陶铸,才能够通过特定时代的航渡,驶向未来。
    如此,“学桴”的意义便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出来。今天我们凝视《学桴》封面的绘图,其之所以用大幅版面描绘出“扬帆渡海”的壮观情景,而且在帆面上醒目地镌上“学桴”二字,编辑者的命意与慧心是不难理解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