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深化甲午战争史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金立昕 谢茂发 参加讨论

    今年是甲午战争结束和《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甲午战争惨败和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是近代中国国防转折的重要关节点。研究甲午战争史,检讨海战的成败得失,成为一代代学人的重要使命。
    战略差异导致不同结局
    甲午海战起自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终于1895年2月17日威海卫陷落,历时近7个月,北洋海军最终全军覆没。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丰岛、黄海、威海卫三场海战,然而三战皆败,未击沉一艘日舰,个中缘由令人深思。
    第一,甲午海战是两种军事体制的较量。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建立了一整套近代化军事体制,以确保军政、军令畅通。战前,日本组建了最高指挥机构——战时大本营,负责统筹对华的一切陆海军用兵、作战事务,确保作战指挥体系流畅运转。单就日本联合舰队来说,其编制、指挥体系也是高度近代化的,优于北洋海军。反观清朝海军,依然采用封建式军事体制,各部门事权不一、政出多门、相互掣肘,臃肿、低效、职能重叠是其典型特征。战争爆发后,清廷未组建统一的领导和指挥机构,陆海军各自为战,各省孤军抗日,很快就被海陆联合的日军各个击破。单从火力配置、军舰性能来看,北洋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相差无几,但科学技术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依附特定的社会体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甲午海战的失败,绝不仅仅是军舰机动性、火力强弱的简单叠加,更深层的是对清朝制度的拷问。
    第二,甲午海战是先进海军战略战胜落后理念的典型案例。在甲午海战中,日军大本营制定了具有鲜明近代特色的海军制胜战略,将争夺制海权、海上决战视为关系战争全局的头等战略“命门”,争夺黄海、渤海的制海权。这是日军按照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的海权思想而制定的进攻性战略,从一开始就居于主动而有利的态势。与此相反,清廷自始至终未提出明确的海军战略,只是谕令北洋海军固守渤海湾,从而将海上作战的主动权拱手让与日军。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秉持“建威销萌”的海上威慑战略,提出“保船制敌”方针,导致北洋海军始终处于消极防御的被动地位。两国海军之所以制定了截然相反的作战方针,与本国海军界的学术积累密切相关。战前,无论中国学术界还是军界,对海军战略理论的认识还停留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方兴未艾的海权论、海上决战理论一无所知。日本则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划时代的理论,并在甲午海战中坚决贯彻执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