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陈其泰 张峰 参加讨论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史家历来重视历史记载的连续性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与理论探索中,中国史学给我们留下厚重而丰富的历史编纂学遗产。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与理论价值,不仅是推动当今中国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有助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
    历史遗产颇为丰厚
    中国史学肇始于先秦时期的《尚书》,清代学者章学诚评价它具有“因事命篇,不为常例所拘”的编纂特色。此言指出中国史学自发轫时便具有很高的编纂立意。尔后,《春秋》《左传》《国语》等史学名著相继问世,为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所撰《史记》首创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合的撰史体例,从多元视角彰显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编纂旨趣。班固对《史记》五体撰史的结构予以改造,断代为史,撰著《汉书》,遂为后世正史撰述的不祧之宗。
    承《史记》《汉书》之遗风,魏晋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编纂新局面,官方修史与私人撰述各具特色。唐初史家将魏晋以降的史学总结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杂传、谱系、簿录等13个门类,刘知幾在《史通》中从理论高度首次系统梳理了历史编纂的演进脉络,剖析了不同史书在体裁、体例方面的优劣得失,推进了历史编纂的发展。
    宋元时期史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主要体现在三部通史性巨著,即司马光、郑樵和马端临分别采用编年体、纪传体和典志体撰写的《资治通鉴》《通志》和《文献通考》。中国历史编纂学演进至清代,呈现出范式总结的趋向。四库馆臣从文献目录学视角,将“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史钞、史评等15个门类。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一书中,则从史学理论维度对传统史书体裁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总结,从理论上揭示了中国历史编纂具有“神奇化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的演进特色。
    进入20世纪以来,章节体成为史书编纂的主要方式。同时,史学界也在不断探索历史编纂的新模式。
    编纂体例不断创新
    中国史学发展之盛举世罕匹,编纂史书规模之大亦为世界所仅有。如此丰厚的历史编纂成果,与中国历代史家发挥学术创造力是分不开的。
    历代史家极为重视史书编纂体例的创新。先秦时期,孔子采用编年体纂修《春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主线,对记载史事颇为便利,故后代史家荀悦、袁宏、司马光等相继采纳。不过,编年体亦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无法对历史人物进行深描,难以全面反映历史发展的全貌。因此,司马迁创设了具有多种功能的纪传体,以弥补编年体的缺陷。然而,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均难“尽事之本末”。南宋时期,袁枢将《资治通鉴》所载史事依时间先后分为239目,创设以事件为中心的纪事本末体。至此,形成了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鼎足而立的格局。可见,每种新史书体裁的出现,都是对以前史书体裁的扬弃,蕴含着史家通过创新史书编纂模式从多维度再现历史事实的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