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正本清源,复兴中华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湖南日报 空林子 参加讨论

    中华传统文化的危机
    几千年间,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沿着不同的轨迹各自独立发展,在宋明之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一直占据着领先地位。工业革命后,西方各国的硬实力火速进步。此后,西方势力逐步入侵东方,并将其文化理念作为普世价值输向全球,东方文明遂呈弱势。
    清末民初,仁人志士为图强而求新。当时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中华传统文化,并希望将西方文化完全植入中国。因此,在20世纪的神州大地,尊重、熟谙国学者几乎寥寥无几。无可否认,当前国内的著名高校并无一家以复兴国学为开校宗旨,某些院校更是昔年反儒反孔的阵营。
    “中国梦”绝非中国版的“美国梦”。目前,文人、学者已明白了这一道理,多数高校也已开始重视国学。然而,高校师生很难抛下前辈、老师的指导,追根溯源,客观公正地研究经传原典。晚清以来,文史专家们在解读儒学经典时,往往会出于政治需要,刻意做出曲解,又或是缺乏旧学基础,只得望文生义。譬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周易》,其中的“行”字是“德行”之“行”(名词)。本应读作去声xìng(古音为hèng),但令人遗憾的是,今日的专家、教授通常都将“行”字解作“运行”之义,并将之读作平声xíng。 这类错读、错解经典的事例在当今中国不在少数,以至于今天的国人,抱着振兴国学的志向,却不知国学究竟为何物。
    正确解读国学经典的核心内容
    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无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古人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民间启蒙读物确乎有着与新时代、新社会不相协调的糟粕。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告诫大众不要多管闲事,更不可嫉恶如仇……时至今日,这些旧式观念带来的弊端日显。因此,不应将古人留下来的一切书籍视为经典,并对之学习、推广。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如何迈出回归传统文化的第一步,让大众树立正确的国学价值观呢?其重中之重,就是要告诉大家:国学是什么、国学的核心是什么、国学经典到底说了些什么。
    无论历史上的哪一时期、哪一流派,都认为国学的核心是经学。“儒学十三经”是国学的核心内容,而“十三经”又以《诗经》、《孝经》为入门之书、必修之课。“诗”是一切文学的源头,“孝”是全球华人的集体信仰,读懂《诗经》、《孝经》,才有资格品读其他典籍。
    近百年来,《孝经》一直都不曾受到应有的重视。至于《诗经》,却是妇孺皆知、流传广泛。其中,《秦风·蒹葭》被改编成情歌《在水一方》,流行一时;《周南·关雎》中的“窈窕”一词经常被拿来形容女性优美的身材;《邶风·击鼓》中的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21世纪中国人婚礼上的常用誓词……但是,这些诗句的真实含义却与大众的认知相去甚远。事实上,“在水一方”的伊人,绝非美女,而是老翁;“窈窕”原指房屋幽深,其含义与“苗条”毫不相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约定……由是观之,解读经典,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一、以先秦字义解先秦文章;二、对古文的阐释应符合当时的民俗民风、社会背景;三、通解全篇,不可断章取义。
    弘扬国学应寓教于乐
    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爱上国学,中华传统文化才有希望复兴。然而,当代中国的青少年自身面临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已然过于沉重,我们不断地呼吁要为青少年减负,假如强迫青少年阅读、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论文,势必会降低他们对国学的兴趣,甚而会引起逆反心理。故此,传播国学文化,最好能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行文方式解读经典,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令普通人特别是青少年懂得国学、爱上国学,才能真正有效地普及、复兴中华文化。通俗的、寓教于乐的国学,才是大众的国学,才是更有生命力的国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