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思归的游魂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读书》2014年第7期 韩东育 参加讨论

    二零零八和二零一三年,我曾经两次来到日本九州大学。第一次是授课,第二次是访问。碰巧的是,这两次接待我的竟是同一位学者—现任九州大学副校长的东洋史专家川本芳昭教授。川本教授为人很热情,他先是带我参观太宰府,让我亲眼目睹了中日两国在中世时期往来交谊的文化痕迹和日本提防唐军的军事设施:佛像、梵钟、碑刻以及准备用来淹毙“白村江之战”(六六三年)后可能会追杀至此者的“水城”(六六四年)。接着,我们又驱车前往博多湾,除了看到中日交流之最早象征物“汉委奴国王”印的放大石刻外,还拜谒了据说是镰仓时代元军来袭时的登陆地,以及象征性安葬元军遗骸的“供养塔”。日本对战死者的身后“待遇”,在敌我“供养塔”的形制上看不出太大的区别,但塔身周围的壁画,却多呈日本军挥刀追杀“元寇”的形象,胜败勇怯,一望便知。大概是因为轻松与凝重的心情不断在切换而且切换得过快,所以当时,川本教授为我留下的瞬间表情,看上去总显得有些怪异,至少不是那么稳定与平和。大概直到参观“定远馆”时,前面的切换过程才终于结束—随着整个心被揪起,刚才还变幻不定的表情,此刻也只剩下了僵硬。
    “定远馆”,是位于福冈县太宰府市天满宫境内(太宰府二丁目三十九号)的建筑物。因为是用当时“亚洲第一巨舰”—清朝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的部件建成,遂落下如此称谓。在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海战(一八九四年)中,北洋十舰折损了六舰。于是,身负重伤的“定远号”等四舰,只好撤离战区,退守威海卫军港。一八九五年二月五日,“定远号”在威海战役中再遭重创后搁浅。为了不被日军捕获,丁汝昌下令自毁旗舰,丁本人亦自杀殉国。甲午战争结束后,太宰府天满宫神职员兼众议院议员小野隆助写信给大本营,要求将“定远号”打捞上来。得到许可后,用去一年的时间,把打捞上来的“定远号”部件在自宅内重新组装,建成了所谓定远纪念馆。一九零二年,该馆变成了“菅原道真公显彰会”(菅公会)会长黑田侯爵的宿舍。翌年,东伏见宫依仁亲王又赐书“定远馆”牌匾。但其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定远馆成为民营公司的财产。据说,被天满宫收购以来,该馆还被充作职员住宅,而最终乃沦为某公司的仓库。实际上,出现在我眼前的定远馆,更像是被利刃肢解后散落一地的人体器官:长艇船桨改装的栏杆、装饰用的排水盖板、带船钉孔的柱子、樯材制作的壁板、由甲板材料加工的地板、用药库门扉改造的浴室大门、由士官厕所原物制作的厕所洗手池等等。然而,进入该馆时最先映入眼帘的,要数由“定远号”甲板制作而成的两扇铁门了。铁门是敞开的,锈迹斑斑的门面上,有几个被炮弹片射穿的黑洞。记得我当时盯着黑洞看了许久,觉得那很像是被挖去了眼球的眶腔,还更像是一具被磔刑后的骷髅。一百多年后,它虽已不再流血,但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它当年剁指剜心般的痛楚;虽已默然不语,却仿佛仍低回着百年前宁死不降的厉声。我开始琢磨起那个叫小野隆助的议员:你做这样的门,是为了炫耀大日本帝国的荣光吗?你连死去的人和物什都不放过,就不怕厉鬼叫门、灵异缠身吗?你如此……就不怕……时近傍晚,天色渐渐昏黄。摆放着几间木屋的院落里,盘旋着几只乌鸦。这种在中国多出没于坟场的恶鸟,据说每每被东邻尊为喜鹊。
    说来还真是,据日本舰船模型学会理事秋山红叶于一九六一年发表的《定远馆始末记》一文称,定远馆落成后,有人到那里住宿,半夜里却隐约看到走动的人影,都穿着中国水兵制服;有盗贼进到这里面的时候,听到有声音威严地责问,这个责问,发音是“シュエ”,恰是中国胶东话里“谁”的声音。北京电视台在二零一零年八月十四日播出的节目《独家探访:北洋水师巨舰在日本遗迹》中,也提到了定远馆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不可思议”。节目嘉宾萨苏强调说,很难想象日本人可以伪造出这个东西来。据说,吓坏了的小偷只好到当地官署自首。此外,也有人喝了酒以后来住宿,醒来发现自己已靠在别墅的铁门上,此后三天,腰无法直起,仿佛遭到了刑笞。当时,小野隆助因为发生这些怪异现象而深感恐惧,觉得在这些舰材上,可能都有当时战死者的鲜血,这才感到对那些武士必须要尊重,于是就设祭来祭奠这些战死的中国水兵。可尽管如此,他从此却再也不敢继续住到这个馆里,于是就把这个馆献给了神社。他说,大概只有神社才能够镇得住这些冤灵。不过,据说神社的神官夜里去定远馆取东西时,也曾经与穿中国水兵制服的人相撞,当场吓得发疯。秋山在记录了这些以后感慨道:定远舰当初负伤阵亡的官兵就是倒在这些材料上,他们都是死战到最后的勇士,这样善战的定远舰的后身,有如此的传说,不是正常的吗?而作为中国报人,萨苏则似乎比日本人更加敏感。他说,他摸到那两扇铁门时,一件令他十分感动的现象发生了:我想去量一下到底有多厚,就把手贴了上去。但是我当时很吃惊的是,我摸到它是温暖的,这个钢板是有温度的,就感觉到好像是一个老人的体温一样。感觉到这铁门不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东西,相反,它好像是一个老人在那儿等了我们一百多年,我摸它的时候,那种温润的感受是我一生也不会忘记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