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共包括中哈吉三个国家共33处遗产点。在中国段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22处遗产点中,陕西共有7大遗产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最终的审核决议中,明确建议将该项目的命名由原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改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新增7处世界遗产 27年前的第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6处文化与自然遗产首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中国各地纷纷掀起申遗的热潮。1987年至2013年,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5处。然而陕西却一直独守着秦始皇陵这唯一的世界遗产。 没有兴趣?缺乏资金?条件不足?作为文物大省,陕西在世界遗产上的“不足”让外界颇多猜想。 “申遗只是形式,陕西一代代文物人一直在守护着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核心记忆。27年并不算漫长,以对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来讲,申报世界遗产多久也不算长。”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如是说。 本次陕西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7大遗址点包括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其中,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兴教寺塔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舍利墓塔,见证了玄奘法师经丝绸之路西行取经的历史。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此次陕西申遗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点,在中国段涉及的4个省中最多。在这7个世界文化遗产点中,张骞墓是唯一一个人物类遗产;未央宫是汉代首都长安城内的皇宫,也是开通丝绸之路的决策之地;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则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起点都城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唐帝国对丝绸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剩下的4处均与佛教文化有关,佛教就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在陕西最终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 赵荣说:“陕西7处文物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彰显了陕西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极大地提升了陕西省的文物的保护理念和水平,有利于促进陕西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典型文物景区的提档升级,加快遗产地城市品质和文化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