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创日军 成功突围 这次天津抗战,是平津沦陷之前的最后一战,也是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军的咄咄逼人之势而发起的唯一一次主动的进攻战斗。参加天津抗战的主力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市外的第29军第38师的爱国官兵外,还有就是市内的天津保安队。这支保安队原属东北军于学忠部,《何梅协定》签订后,东北军被迫撤出河北、天津。但是,于学忠心有不甘,便将一部约2000人,改为保安队,由刘家鸾负责留守天津,然后托付给接防的宋哲元指挥,并由宋哲元拨付军费。由于不属于29军系统,所以刘家鸾所率保安队,可以驻扎在天津城区内,作为了当时维持天津治安的重要力量。这些保安队成员多为身负国仇家恨的东北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绪,所以战斗力很强。李文田在担任天津警察局局长后,又大力整顿警政,对保安队进行了人事调整,并将员额扩充到3000多人。在抗战中,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主动出击,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者,同时,也向全国、全世界人民表达了不畏法西斯暴虐而誓死抵抗的决心。 作为这次抗战的指挥者,李文田与刘家鸾虽是临危受命,却能沉着指挥,对强大的日军进行有效进攻,颇受世人赞誉。其中,总指挥李文田(1894—1951),字灿轩,河南浚县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科。结业后,入冯玉祥部,为见习军官。先后参加了直奉战争、北伐战争等,虽因勤奋实干不断擢升为西北军中尉参谋、上尉教官、少将参谋长等职。第29军创建后,任第38师副师长等职。宋哲元曾提出:枪口不对中国人,要以保卫国家和领土之完整为军人天职。李文田对此深表赞同,不仅把这一主张作为了个人准则,由此确立了保卫国家和争取民族独立的终身信条,而且还积极投身战场,用英勇抗击日寇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之。他先后参加了长城抗战、淮北之战、武汉会战、豫鄂会战、石牌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后因抗日有功,晋升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因不愿打内战,退出军界。副总指挥刘家鸾(1894—1982),字幼生,天津东丽人,毕业于陆军大学。历任东北第三、四方面军团部参谋处长及东北第2军参谋长等。1930年任平津卫戍司令部参谋长。1935年升任天津保安司令。天津陷落之后,刘家鸾随李文田一起参加了由29军升格的第1集团军抗战。之后,擢升为第59军参谋长,又参加襄樊会战等战役,并任第33集团军司令部副官处长。1940年改任第33集团军驻渝代表。抗战胜利后,则任华北“剿总”中将高参。1949年随傅作义在北平起义。解放后历任华北行政委员会专员、北平市人民委员会专员等,后被聘为北京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82年病逝。 为国家和民族图生存,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文田等人遵照宋哲元的命令,将分散驻扎天津郊县八处的军队迅速集结起来,并与保安队合并,重新组成了一支新的抗日劲旅,不仅重创日军,打乱其部署,阻滞其南下。而且,在日军增援部队的重压之下完成了有序撤退,成功突围,粉碎了日军妄图瓦解第29军的阴谋。1937年8月6日,宋哲元的第29军升格为第1集团军后,第38师也升为第59军,李文田则被擢为代理军长,而由他保存下的这支部队,则成为了第59军的主力和日后第33集团军的基本力量。 (罗海燕,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惠兰,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