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与实践探索(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杨国安 田强 参加讨论

    社会史的基本问题与前沿领域
    本次会议提交的百余篇论文涉及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涵盖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并且体现了社会史研究的前沿动态。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宗族与村落史研究。家族史是社会史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学界耕耘也较深厚。张俊峰和杨国安,将视野投向家族墓地与坟茔,通过田野考察和相关墓碑资料的解读,分别探讨了山西史氏宗族与湖北袁氏家族,各自通过“制造祖先”来层累构建早期家族历史。同时,如何对谱牒进行深入科学的文本分析也受到与会学者的重视,如阿风从史源学的角度探讨了徽州文书中族谱、方志等地方文献在编纂过程中史料的采集问题与如何进行文本考证。在村落史研究方面,既有物质文化史方面的尝试,也有对于乡村制度史的个案研究,如罗艳春考察了江西万载宋代以来利用历史古迹进行地方文化建构的情况,姚春敏分析了清代乡村的夜戏,并通过这些娱乐形式来探讨乡村文化生活等。
    群体、生计与日常生活史研究。社会史研究走进日常生活,揭示人生百态成为一种学术趋势。官员、士人群体的生计与生活受到关注。如唐仕春通过研究明清时期一种特殊的担保文书——同乡京官印结,指出它成为官员出仕的重要凭藉,以及京官改善清苦生活的重要手段。陈宝良研究了明代地方官在催课与安抚之间的矛盾心态,指出其在施政实践中更关注民生的政治取向。周积明则以文史学家邓之诚日记为中心,探讨了民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日常。与此同时,少数民族、边缘群体及海外华人亦受到重视,如吴欣考察了明清山东运河纤夫的生存状态等,胡俊修则将视线投向近代武汉农村移民的底层生活,以上研究凸显了从个人生命史来理解和重构国家大历史的学术理路。
    水利、灾害与生态环境史研究。水利工程既是技术体现,也与经济发展及环境变迁有关。钱杭对于湖湘水库中两种水利工程技术——“深浚”与“筑塘”的研究,张建民对于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中“葑田”与“茭簰”的研究,反映了不同生产技术方式的运用背后,是人类长期应对自然环境变迁的能动性选择。其他如钞晓鸿对于明清引泾灌溉的研究,郭莹、余珊珊对于清代荆州堤防建设的探讨,也都是从水利工程入手,探究水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生态环境变迁等诸问题。灾害与社会救济方面,学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善会善堂的运作实态展开实证性研究,如黄永昌对于清代江南的会馆公所进行的义葬善举、黄鸿山对于民国江苏救济院的经费来源和运营实态的研究等,体现出灾害社会史的研究旨趣。
    财政、赋役与经济社会史。财政变革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李伯重主张用人类发展指数HDI(即寿命、知识、生活水平)替代GDP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方法估算出19世纪初松江地区居民的平均寿命为40岁、识字率为30%、生活水平接近20世纪初。盐政方面,陈锋探讨了清初的招商过程与盐商的承充方式,认为清初主要有招集旧商,或招募新商两种途径,其承充条件与程序包括家道殷实、出结联保、纲首画押等。黄国信以嘉道年间湘南私盐贸易为例,指出私盐市场是官商出于特殊利益共同制造的市场,理解传统市场需要关注政治、社会等重要问题。赋役方面,陈海立通过明代海盐县均甲法的实施,发现看似县官主导的赋役变革,实则由军户势力暗中操控,并成为与乡绅、富户相抗衡的地方权势。相关研究不仅关注到“财”与“政”的关系,也考察了“财”对社会及民众生活的影响,体现出“以人与社会”为本位的新财政史理念。
    社会纠纷、秩序与基层治理问题。司法档案能反映众多的社会问题,如王康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清代的“嫁卖生妻”并非是迫于生存危机,而是基于财礼流转的婚姻解除与重新缔结的处理模式。张小坡研究了近代旅外徽州商人同业组织在处理劳资纠纷方面的事例,认为同乡组织在劳资冲突双方起到了较好的居中斡旋的作用。城市治理方面,方秋梅指出上海、汉口等城市的市属委员会组织在近代城市治理格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