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一个地区在一定社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反映。林林总总的济宁地名很大部分是大运河繁荣一时的写照。综观今天济宁城区的许多地名,不难看出大运河流淌过的痕迹。 济宁有河港密布的水乡特点,城西有大运河穿越,城东有洸府河迂回,南有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二河抱城,一湖拥簇,所以济宁地名许多与运河的桥梁、涵闸、码头、河埠有关。桥类地名有太和桥、夏桥、大石桥、南门桥、草桥、济安桥、济阳桥等。世事沧桑,济宁的桥有的随着历史自然的变化已经消失了,但名称还在,如东门里汉石桥、竹竿巷附近的南汉石桥,据说这些桥早都埋到了地下,名称却沿用至今,济宁百姓说的“过桥不见桥”就是这个意思。 明清时期,济宁设有河道总督衙门及河道都察院之类的管理机构,专事运河堤防、漕运事务,这些官署机关也成了济宁地名的来源,如察院街、厅门口街、厅西街、道门口街、院门口、院前街、院后街等。还有一个叫鼓手营街,盖因这里当初是运河院、河道署的官用乐队驻地。 济宁是运河繁盛时的商业大都市,皮毛业、酱园业、竹器业、陶瓷业、北果业、茶叶业、粮食代理业、国药业、绸布业等不断发展,使得城区不断发展。清康熙年间,济宁城内有街衢45条,城外43条,到了清道光年间,城内新增街衢62条,城外新增140条,出现了许多以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以上提到的行业大都与地名挂上了钩,如竹竿街、果子巷、鸡市口街、驴市口街、菜市口街、柴禾市街、纸坊街、糖坊街、皮坊街、打绳街、打铜街、大油篓巷等。有趣的是,鸡市口街以鸡鸭市场而得名,却因与“鸡屎”谐音,就慢慢雅化为“吉市口街”了。 济宁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衙门之称,城区内文物、名胜多不胜数,分布于城关各处,给济宁古城留下了许多与名人胜迹相关的街巷地名,如城隍庙街、皇经阁街、天仙阁街、渔山书院街、鼓楼街、皇棚湾街等。还有一处叫龙行胡同,就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于运河坝口处登岸经过这里,才有了这样的地名。 因为运河一带的口岸多、桥梁多、街道多、坝口多,所以济宁城区带“口”字的地名也多,大概有20个之多,如阜桥口、草桥口、坝口、二坝口、柳巷口、学门口、石门口、龙门口、申家口、戴家口、驴市口等。由此,聪明的济宁人把这些地名串联起来,成了琅琅上口的顺口溜:“过了南门口,就是吉市口。吉市口,向西走,不远就是草桥口。草桥口,阜桥口,过去阜桥是坝口。大坝口,二坝口,坝口对着柳巷口。大闸口,小闸口,都是运河的古道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