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语言和文字从来都是文明和文化的载体,而不得不说的是,那形诸于书的古籍,经过改朝换代和兵荒马乱的历史变迁,更是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存留至今,不能说不是一个个奇迹。其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综合价值,更是意义非常。浙江临海市从古到今一直是台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了解,早在宋代就已经是全国重要的雕版刻印中心,古籍资源相当丰富。日前,临海市图书馆还被评为第一批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6万册左右古籍受到专业保护 “古籍多指1912年以前产生、内容为反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中国古典装帧特色的文献资料和典籍,它是今人与前人对话的载体。”市图书馆馆长彭春林向记者介绍,保护古籍,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事业。因为古籍纸张有寿,生命有限,必须倍加呵护。目前市图书馆已购置74个专门放置古籍的樟木书柜,近6万册古籍在书库里得到妥善安置。 “古籍比较脆弱,对存放环境要求也十分高。”正如彭春林所介绍,因为古籍多为手工纸制作,时间一久,纸张容易老化、酸化,怕虫蛀、怕鼠咬、怕高温、怕潮湿……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来安置收藏十分重要。在市图书馆古籍书库,记者看到古籍书库内有大功率的空调正不停地运转。书库内特别安装了自动灭火系统。另外,在省财政的支持下,书库内还添置了温湿度检测仪、防紫外线设置、红感外应监控系统等设施。 此外,记者观察发现,古籍的摆放方式跟平常所见书籍的摆放方式不同,是一部部横着放。对此,书库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因为古籍是线装书,纸张比较老,如果竖着放,就相当于让它们一直站着,这样很累;横着放就跟躺着一样,能让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轻松一些。另外为了防虫,书库工作人员还在樟木书柜里特别放了芸香草以更好的防虫蛀。 让古籍焕发 “青春”、“延年益寿” 在市图书馆古籍库办公室,古籍库负责人杨米周正小心翼翼地在一摞摞泛黄的线装图书中仔细清点,他翻书时的动作极轻,生怕这穿越历史数百年的文化古籍多半点损伤。七八年来他一直负责着馆里古籍普查、修复工作。“这是一种寂寞的快乐,”杨米周告诉记者,在外人看来,普查古籍是从一堆书里翻出老书,重新登记、整理的过程。其实这一过程并非那么简单,要搞清楚古籍的出版年代、珍贵级别、破损程度等情况,还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拿到一本古籍,要先确定这本书的刊印时间,然后仔细阅读,通过古籍记载内容透露的信息,再查阅工具书和与其他相关书籍比对,才能确定这本书的作者。 据他介绍,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要求公办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要对馆内、民间所藏古籍进行统一登记,仅古籍普查登记表就有26种。工作人员要对每一部古籍的书名、卷数、著者、版本、附注、分类、定级等项目准确登记,古籍破损记录细化到册,并录入全国古籍普查平台。记者在他书柜看到摆放着《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辞源》等多部工具书,这些书都成为查证古籍相关信息不可或缺的帮手。 采访中,市图书馆馆长彭春林还表示,对于古籍普查不仅需要掌握中国书籍史、目录学、版本学等基本知识,还应该掌握一些修复技术。不少古籍书页已发黄、变脆,还有虫蛀或鼠咬的痕迹。因此在整理过程中要很小心,以让纸质古籍“延年益寿”。 彭春林还告诉记者, 临海市民间私藏古籍数量较为丰富,但是一些人认识不到它们的价值,存在保护不当等情况。希望民间收藏者能把家中古籍送至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保护,让这些私藏古籍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