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史上潍坊共产生过7名状元,分布在现今的3市县区。青州市在宋代产生了3名状元,明代产生了1名状元;临朐县在明代产生过1名状元;潍县(今潍城区)在清代产生过7名状元。从数量上讲,潍坊市在全省仅次于济宁,占第二位。但通观潍坊状元有三奇“独占鳌头”。 一 奇为王曾“三元”省唯一 在科举时代如果在乡试(县考)、会试(省考)、殿试(全国考试)中皆为第一,连科报捷,旧称“连中三元”,这样的状元称为三元状元。据资料考证,在全国现知的596个状元中共有14个三元状元,潍坊市青州状元王曾即其中之一,这在山东省是唯一的。过去一般人认为一旦考中状元,就会立即高官厚禄,极容易成为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上的宰相,称作“状元宰相”。似乎中了状元,再做宰相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其实并非如此,在封建社会即使当了状元,荣宠尽管荣宠,但封官并不太大。官场的出路如何,全凭个人以后的奋斗和机遇。据《状元史话》和《中国历代宰相志》2书统计,全国596个状元中,官做到宰相的仅有45人,占全部所知状元的7.55%,而王曾即是这45个状元宰相之一。三元状元中又仅有王曾与王棠2人官至宰相,且不少状元宰相政绩平平。但王曾为相正直无私勤政爱民,为国举贤,知人善任,在宋代乃至历代宰相中政绩是出类拔萃的。 二 奇为状元胡同天下稀 清代潍县文教昌盛,科举发达。在光绪一朝,就有两名状元出在这里。他们是曹鸿勋和王寿彭。有趣的是这两位状元的家,都在南关的新巷子。一条宽不到3米的陋巷居然出了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而这条小巷则获得了“状元胡同”的美誉,也可称为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曹鸿勋(1846-1910),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出身贫寒,父亲早亡,靠寡母抚育成人,并得到师友接济,加上勤奋苦读,连科报捷,终于在光绪二年(1876年)赴京考试,一举夺魁。后历官翰林修撰,云南按察使,陕西巡抚等职。一生为官清廉,兼及下属,不失书生本色。又善诗词书画,有《益坚斋诗文抄》1卷传世。尤精书法,临董其昌可以乱真。王寿彭(1875-1929),字次,号眉轩,家境虽较曹鸿勋为优,亦不富裕,其父仅为一乡绅的帐房先生。但他能秉承祖训,刻苦砥砺,因此在科举仕途上能一帆风顺。17岁点秀才,26岁中举人,28岁进士第一,大魁天下,风光海内。后历官翰林院修撰,湖北省提学使,还曾去日本考察宪政,回来后撰《考察录》传世。辛亥革命后还曾任黎元洪总统府秘书,1925年受山东军阀张宗昌之邀出任山东教育厅厅长兼山东大学校长。由于他思想守旧,落伍于时代,任内举步艰难,时受责谴,愤而去职。1928年移居于天津,第二年病逝于此。王寿彭亦工于书法,时人以得其只字片纸为宝。 三 奇为发现全国唯一状元卷在潍坊的青州市发现了全国现存的唯一状元卷真迹。 1983年4月由青州文物收购站的魏振圣经过24次探访、动员和耐心的工作,从郑母镇赵秉忠的后裔赵焕斌家征集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秉忠考中状元的殿试卷原件,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严格鉴定,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事经1983年6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众多的新闻媒体披露后,顿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轰动,它填补了宫廷档案的空白,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人们今天能有幸一睹这绝无仅有的国宝的风采。然而8年之后的1991年8月10日,状元卷又爆出了第二次震惊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国宝状元卷被盗了!”但由于领导重视和公安机关及文化等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仅经9天的紧急行动就使这一震惊中外的特大文物盗窃案迅速破获,状元卷完璧归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