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粟裕指出了战斗中的不少不足之处:由于天雨路滑未能提前赶到伏击地点,以至于刚到公路,日军汽车就来了,来不及部署到位就仓促应战,导致未能全部消灭日军;部队因为连日行军加上侦察和破环铁路,十分疲劳,掉队同志比较多,只好临时挑选部分精干人员组成伏击部队,由于参战人员太少,除了向句容方面警戒外,实际一线作战人员不多,导致截获的战利品不能全部运走;手榴弹投掷技术太差,仍未能炸中日军汽车;火力没能及时布置周全,因此没能发挥突然、集中、猛烈的火力打击,没能予敌以比较大的杀伤;虽然派出手枪班负责切断日军后路,但因驳壳枪火力太弱,未能完成任务,致使有部分日军逃脱;截获日军汽车后,部队混乱,干部没能及时掌握好部队和布置打击日军后续车辆;射击技术不准确,还发生了误伤己方战士的情况;不注意利用地形地物,出现了不应有的伤亡;在战斗中忘记喊日语口号来进行政治瓦解。 对于日军,粟裕认为日军卡车上只有踏板,左、右、后面都没有栏板,一听到枪声就能够同时迅速跳下车,不致受到大的损失;日军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下车后立即隐蔽在路边草丛,进行顽抗;日军射击技术准确,两百米以内步枪基本上都能准确命中;日军士兵都会游泳,所以能从公路旁边水深达一米的水沟中泅水逃脱;在紧急情况下,第五辆车能果断将车上的军需物品抛弃而运回伤兵;日军官兵比较沉着,对我军步枪火力并不害怕,主要是因为我军射击技术比较差,但一听到机枪声就卧倒隐蔽;受法西斯思想影响很深,宁死不缴枪;增援迅速,在我军撤退仅半小时后,增援部队就到了。 日军也有两个大的劣势,天时方面,由于风雨交加,汉奸无法活动,使日军失去耳目,同时先头车辆遭到伏击,也由于风雨声的掩护,后续车辆没能听到枪声及时发现伏击;人和方面,日军极其骄悍,不太注意侦察和警戒,所以造成被我伏击的机会;又由于日军的烧杀淫掠,为广大群众所痛恨,群众在伏击战后主动帮助新四军抬运伤员和战利品。 根据这些情况,粟裕还对以后组织伏击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伏击汽车的地形,须选择道路弯曲处或有上下倾斜山凹之处,如实在找不到有弯曲倾斜处时,路旁有直径在15厘米以上的树木的地点也可以;伏击地点要事先进行周密侦察;确实掌握敌军车辆的通过时间,伏击部队应先期到达伏击地点,能够有充足的部署时间,但必须特别注意保密;最好选择在没有居民的地点,并要有良好的观察位置;在有树木的地点伏击时,可先将树木截断,横倒在公路上,以阻止车辆通行,但是如果很远就能看到截断树木时,则不宜先行横倒而只是截断大树后用绳子牵住,等车辆靠近时再割断绳子放倒树木;火力配备主要根据机枪的数量而定,如果只有1挺机枪,则应该配置在弯曲处的外侧,向车头方向射击,这样在距离汽车100米时开火,就可以有200米的射击范围,而不需转移机枪火力,当车辆越过机枪火力点后,也可以转向其车尾射击,能够有比较大的射击范围,但机枪火力点的位置最好要高于路面一米左右,以防被敌军车上的火力压倒。如果机枪多的话,则应该进行梯次交叉火力的纵深配备。步枪则应以齐射为宜;射击汽车,最好是打汽车前部的汽缸和驾驶员,有时也可以在公路上设置陷阱;用手榴弹打汽车,应有提前量,一般要投在汽车前二十米左右;并且要有多层次的手榴弹投掷,即使逃过第一关,也逃不出第二、第三与第四关;应在伏击地点约700米处部署部队,放其通过,在主力部队开火后,进行前后夹击,并以树木、大石等阻塞退路;设置瞭望哨需要特别注意隐蔽,并规定好联络信号,以便及时通报情报,但绝不可开枪太早,免得敌车预有准备或逃回;截获敌汽车之后,应迅速将车上的物品搬走,然后点燃油箱里的汽油焚毁汽车,部队迅速离开公路;伏击战后,应注意在附近布置宣传品,以及组织周围群众撤离以免受日军报复性屠杀。 这些非常细致甚至有些琐碎的意见,对于新四军以后的伏击战,确实是大有帮助的。 这一战在战略上更是为新四军进行了极好的宣传,大大提高了新四军的声望和影响,为新四军此后挺进敌后创建根据地,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毕竟,“自南京失陷后,江南广大人民未见过中国军队的胜利,这次战斗大大的兴奋了群众。”粟裕后来回忆韦岗战斗时曾指出:“这一战斗的胜利,不仅奠定了我军进入江南战区的基础,而且开辟了胜利的先声。”小小游击战,却起到了战略性的作用和影响,将游击战的意义发挥到了顶峰。所以韦岗之战在新四军的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