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凌晨,王近山带着4个连悄悄进入伏击阵地。8时许,临屯公路上尘土飞扬,显然有日军车队出现了。8时20分,日军3辆小汽车在前,10辆卡车在后,一辆接一辆进入了伏击圈。王近山随即发出攻击信号,负责断头的3营9连集中火力猛烈射击3辆小汽车,日军司机被击毙,小汽车翻倒在路边,车上的军官从翻倒的小车里爬出来慌忙组织力量企图突围。同时,负责截尾的2营6连也已经用手榴弹和掷弹筒炸毁了最后两辆卡车,堵住了日军车队的退路。这时两侧伏击部队一起开火,先是猛投手榴弹,然后又是步机枪火力齐射,但日军在这样的突然袭击下仍然抵抗,甚至还有十几人组织起来向八路军的机枪阵地实施反击。王近山意识到如果不能迅速解决战斗,一旦拖延时间附近日军来援,战斗情况就会相当不利,因此立即下达死命令,要求部队狠打猛冲,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歼灭敌人。他自己也是老习惯,脱掉上衣,亲自到一线指挥。在王近山身先士卒的带领下,部队向日军发起了冲锋,以白刃战迅速结束战斗,并立即分成几路往苏堡方向转移。韩略村东面炮楼的日军小队兵力单薄,在整个战斗中始终未敢出战。 此战日军车队180余人(一说120人)除了极少数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13辆汽车全部被烧毁,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掷弹筒2具,步枪50余支。而16团伤亡50余人。 事先有没有情报? 韩略村战斗虽然结束了,但是有关这场战斗的争议和疑问却一直不断。不少资料中提到,被消灭的这批日军战地观摩团,180人中大部分是军官。那么,第一个疑问就是王近山事先有没有得到相关情报? 过去很多资料都称,这一战是王近山看到临屯公路上日军来往频繁戒备松懈,临时起意抓一把再走,纯粹是顺手牵羊的行为,只不过运气实在太好,居然这么随手一网下去就捞到条大鱼。 但是现在又有新的资料认为王近山事先得到了情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16团到达洪洞县后,洪洞县武装委员会主任孙名烈带地方同志慰问部队,提到韩略村村长王明秀前一天曾经报告,韩略村日军炮楼的鬼子透露,他们的大太君后天要坐汽车经过这里。这个情报引起了王近山的重视,于是决定在韩略村设伏消灭日军大太君。但是疑点在于,如果是高级军官的行动一般都是属于机密情报,韩略村据点小队级别的日军怎么可能知道?而且在伏击打响后,明知道是高级军官遭到伏击,怎么又未出来接应? 第二种说法是太岳军区司令部情报科长刘桂衡从临汾城内获得的情报,日军军官战地参观团将经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地区进行战地观摩。而当时离临屯公路最近的部队就是正在赶往延安的16团了,于是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通过电台命令王近山务必全歼这个日军战地观摩团。这个说法的疑点是当时八路军团级部队一般是不配电台的,而且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王近山的伏击战就不是自己临机决断,而是根据陈赓司令员的命令决定的。这样一来16团干部又怎么会有所反对?另外,王近山率16团到达延安后受到毛主席接见,毛主席就表扬他:“早就听说四方面军有个王疯子,敢打没有命令的仗。”要是有陈赓命令的话,这个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又从何说起呢? 如果说没有情报,完全是误打误撞地伏击了日军军官观摩团,那王近山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