沘江穿云龙县而过,江上形形色色的古桥,为云龙赢得“古代桥梁博物馆”的美誉。与全国报纸副刊同行抵达云龙当晚,无意间听当地人说驻地不远处有座青云桥,为清道光年间陕西巡抚杨名飏所建。陕西巡抚怎么会在偏远的滇西河谷中建桥呢?说者无心,作为陕西人的我却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次日天未大亮,我便独自从酒店出发,沿沘江西岸南行十多分钟,来到青云桥头。桥西亭下,观音塑像前香火忽明忽暗,像下的石壁上镌刻着“衮雪”二字。亭后绿树掩映的石壁上,刻着杨名飏手书的“壁嶂廻澜”四个大字。 铁索上铺着木板,踏桥而过,忽忽悠悠。来到东岸的桥亭下,最先吸引人的便是嵌在亭壁上的《新建青云桥碑记》,道光四年(1824年)杨名飏亲撰的碑文虽经岁月侵蚀,但其心志却跃然石上。“先大夫有志成梁其间而未逮。癸未岁,余以母丧自秦回籍,适当秋水至,见夫乘槎竞渡者,屡濒于危,而莫之避。询之,则曰‘采薪以供课,性命不惶恤也’。乃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大且远矣。”奔丧的杨名飏眼见乡民过河艰难,更加理解其父筑桥的愿望。为桥取名青云,则是抱有“‘共登青云之梯’之义。望我乡之应运而兴者,他日得路,本济乡人之意,以济国人,以济天下人。”游览时,不时有当地人踏桥而过,190年前杨名飏的恻隐仁爱之心,仍然在温暖着沘江两岸群众。 在云龙期间,为我们一行人讲解当地历史文化的是60岁的杨希元老人,他曾先后在当地中学、文化局、教育局和旅游局工作。对于云龙当地文化,杨希元老人耳熟能详。谈到云龙县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杨名飏,杨希元更是了如指掌,因为他的爱人杨丽珠就是杨名飏的第六代后裔,而杨希元也是杨氏家谱编修组骨干。 离开云龙前一晚,我特意约见了杨希元老人,尘封于历史的杨名飏往事从他口中娓娓道来。杨名飏,字崇峰,云南省云龙县石门镇人,生于1773年,35岁时中举,后入秦先后在凤县、沔县、褒城、略阳、西乡、安康、山阳、镇安、鄜州、汉中、西安等地任职。1831年授陕西布政使,1833年任陕西巡抚兼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1835年授资政大夫(正二品),道光帝八次召见,并代道光帝“华岳拈香”,这一年62岁的杨名飏也登上了人生巅峰。 (责任编辑:admin) |